文章解析

chuán
shén
zà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dān
qīng
liǎng
huàn
shēn
shì
jiān
liú
zhuǎn
huì
chéng
chén
dàn
zhī
fēi
wèn
jīn
rén
yóu
rén

译文

我与画像两个都是幻身,随着世间的流转,最终都会化为尘埃。只知道此画中的人便是自己,不要问今天的自己是否还同昔日的自己一样。

逐句剖析

"我与丹青两幻身":我与画像两个都是幻身,

# 丹青:绘画,作画。

"世间流转会成尘":随着世间的流转,最终都会化为尘埃。

"但知此物非他物":只知道此画中的人便是自己,

"莫问今人犹昔人":不要问今天的自己是否还同昔日的自己一样。

# 昔人:从前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传神自赞》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哲理诗。王安石一生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有着卓越贡献,其诗歌风格独特,常蕴含深刻的思考。此诗围绕诗人对自己画像的感悟展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自我以及世间万物变化的哲学认知。在创作此诗时,王安石或许正处于对人生经历回顾与反思的阶段,借由对画像与自身关系的探讨,抒发内心对世界本质的思索,展现出其深邃的思想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我与丹青两幻身”,诗人开篇便抛出独特观点,将自己与画像都视为虚幻的存在。在现实生活中,画像只是对人的一种描绘,并非真实的人本身,而人在茫茫宇宙和漫长时间的长河中,也如同短暂的幻影。这一表述,打破了人们对自我存在的常规认知,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人以这种新奇的比喻,为全诗奠定了对生命虚幻性探讨的基调。次句“世间流转会成尘”,进一步深化了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自身,都处于不断的流转变化之中。无论是繁华的都市、宏伟的建筑,还是鲜活的生命,最终都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化为尘土。这句诗蕴含着对生命短暂和世界变化的无奈与豁达,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宏大的时空观下个体生命的渺小与脆弱。后两句“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诗人从对生命本质的宏观思考,转向对自我认知的微观探讨。“但知此物非他物”,表明诗人清楚地认识到画像所代表的自己与真实的自己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尽管可能在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外在表现,但内在的自我核心并未改变。“莫问今人犹昔人”则是劝诫人们不必过于纠结于今时今日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是否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外貌、经历、心境等都会发生变化,但这并不影响自我的本质。诗人通过这两句诗,传达出一种对自我认知的豁达态度,不必执着于过去与现在的差异,而应把握自我的本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即席次韵微之泛舟》

下一篇:宋·王安石《答瑞新十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