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今非昔":如今的世界纷扰不安,已和往昔大不相同,
"漫漫夜复晨":黑夜和白昼漫长地交替着。
"风沙不贷客":风沙毫不留情地侵袭着旅人,
"云日欲迷人":云雾和日光让人眼花缭乱。
"散发愁边老":我披散着头发,在忧愁中渐渐老去,
"开颜醉后春":只有喝醉后才能绽开笑颜,仿佛迎来了春天。
"转思江海上":转而想起那江河湖海之上
"一洗白纶巾":让白色的纶巾在那里洗净。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风沙”“云日”等冬日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迷茫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对比:“散发愁边老”的忧愁状态与“开颜醉后春”的短暂欢愉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在现实中的痛苦。虚实结合:前两联实写冬日的现实景象,后两联虚写对江海上生活的想象,虚实相生,表达了诗人对不同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 分段赏析
首联“扰扰今非昔,漫漫夜复晨”,总述如今世界的纷扰和时光的漫长,为全诗奠定了愁绪的基调。颔联“风沙不贷客,云日欲迷人”,具体描绘冬日的恶劣环境,风沙侵袭、云日迷眼,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困境。颈联“散发愁边老,开颜醉后春”,刻画了诗人在忧愁中老去,只有醉酒后才能暂时忘却烦恼的形象,体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尾联“转思江海上,一洗白纶巾”,由现实转向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江海上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那里洗净尘世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