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zhì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chéng
kāi
jiā
jié
yáng
shēng
jiàn
ér
tóng
huān
chuán
shì
jǐng
shēng
yōu
xián
zhēn
xié
qíng
què
nián
shì
guān
shāng
xíng

译文

都城开封广开博路,冬至佳节,一阳复生。很开心能看到儿童们灿烂的笑脸,欢乐传来市井的嘈杂声、叫卖声、交谈声。柔顺闲静的女子们聚集在一起挑选物品,各自提着或举着珍奇艳丽的物品。回想起以前的旧事,那时关闭贩卖行商不让人们出行。

逐句剖析

"都城开博路":都城开封广开博路,

# 开博路:开辟广阔的街道。,都城:指北宋都城开封。

"佳节一阳生":冬至佳节,一阳复生。

# 一阳生:指冬至。

"喜见儿童色":很开心能看到儿童们灿烂的笑脸,

# 色:脸色。

"欢传市井声":欢乐传来市井的嘈杂声、叫卖声、交谈声。

# 市井:商贾的代称。

"幽闲亦聚集":柔顺闲静的女子们聚集在一起挑选物品,

# 幽闲:形容女子柔顺闲静。

"珍丽各携擎":各自提着或举着珍奇艳丽的物品。

# 擎:向上托。,珍丽:珍贵华丽。

"却忆他年事":回想起以前的旧事,

# 他年事:指保守派执政时的一些封闭的糊涂事。

"关商闭不行":那时关闭贩卖行商不让人们出行。

# 闭不行:封闭着不能畅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冬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五言律诗,以简练笔触描绘都城冬至节俗。全诗以“佳节一阳生”起笔,通过“儿童色”“市井声”等细节展现节日的欢腾氛围,“珍丽各携擎”的白描手法勾勒市井生活图景。后两句“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陡转笔锋,以今昔对比暗含对社会变迁的感怀。诗人运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将节日的喧闹与往昔的冷清形成对照,既展现北宋都城的生活风貌,又透露出对历史兴替的深沉思考。此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既延续了王安石诗歌“以文为诗”的理趣特质,又突破其惯有的峻刻风格,体现出对民生世态的细腻观察,堪称其晚年创作中兼具现实性与哲理性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偶:“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中“喜见”与“欢传”形成情感递进,“儿童色”与“市井声”对仗工整,既增强语言节奏感,又立体呈现节日氛围。白描:“珍丽各携擎”以简练笔触勾勒百姓携带节庆物品的场景,不加修饰却生动展现市井生活的鲜活画面。反衬:乐景衬哀情,通过“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的节日欢腾场景,反衬末句“关商闭不行”的往昔冷清,以当下的热闹凸显历史变迁的沧桑感。

2. 分段赏析

《冬至》首联“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点明了地点是都城,时间是冬至佳节,“开博路”暗示了节日里人们娱乐活动的丰富,为全诗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颔联“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运用了细节描写,通过“儿童色”的“喜”和”市井声的“欢”,生动地展现出节日里儿童的喜悦和市井间的热闹欢快氛围,流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颈联“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里人们的状态,无论是平日里悠闲的人都聚集起来,大家还各自带着珍奇美丽的物品,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节日里热闹的场景;尾联“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一个“却”字转折,由眼前的热闹景象联想到往年的冬至,那时商业活动关闭,与现在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引发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

下一篇:宋·王安石《车载板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