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ài
shuāng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zài
shuāng
huái
xiàng
shuāi
cǎo
wén
qiū
fēng
bēi
míng
cháng
dào
huáng
jīn
zuò
biān
pèi
càn
càn
kōng
wài
hǎo
rén
shēng
guì
hèn
gǎo

译文

骏马身处寒霜覆盖的郊野,低低地徘徊着,望着衰败的野草。骏马进入马槽,听到秋风呼啸,悲伤地鸣叫,思念着广阔的道路。如果用黄金做成马鞭和缰绳,鲜明耀眼徒然外表好看。人生看重称心如意,不必为暂时的困顿和不得志而遗憾。

逐句剖析

"骐骥在霜野":骏马身处寒霜覆盖的郊野,

"低徊向衰草":低低地徘徊着,望着衰败的野草。

"入枥闻秋风":骏马进入马槽,听到秋风呼啸,

"悲鸣思长道":悲伤地鸣叫,思念着广阔的道路。

"黄金作鞭辔":如果用黄金做成马鞭和缰绳,

"粲粲空外好":鲜明耀眼徒然外表好看。

"人生贵得意":人生看重称心如意,

"不必恨枯槁":不必为暂时的困顿和不得志而遗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骐骥在霜野》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托物言志题材。整首诗以骏马这一意象为线索展开。开篇“骐骥在霜野,低徊向衰草。入枥闻秋风,悲鸣思长道”,勾勒出骏马身处霜野,虽困于槽枥,却依旧心向驰骋的画面,这恰恰映射出诗人内心渴望实现改革抱负的急切心情。随后“黄金作鞭辔,粲粲空外好”,诗中以华丽的鞭辔装饰,与骏马实际受到的现实束缚形成鲜明反衬。而结尾“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矢志追求理想的坚定政治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描绘了骐骥在霜野面对衰草,进入马厩听到秋风,思念长途奔跑的情景,即使有华丽装饰也不改其志。表达了诗人以骐骥自比,认为人生重要的是实现志向,不应为暂时的困境而怨恨,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2. 写作手法

反衬:“黄金作鞭辔,粲粲空外好”,以“黄金鞭辔”与骐骥的真实需求(驰骋长道)形成反衬。黄金打造的鞭辔虽光彩夺目,却并非骐骥所需,反而可能是束缚其行动的枷锁,用外在的华美反衬内在的失意,凸显“得意”才是其真正追求,而非虚名装饰。直抒胸臆:“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这两句跳出前文对骐骥境遇的描摹,不再借助“霜野”“衰草”“秋风”“黄金鞭辔”等意象,而是以直白的议论直接袒露心志:人生最可贵的是能顺遂心意、施展抱负,不必为境遇困窘而遗憾怨怼。诗句以简洁明快的判断句直抒胸臆,将前文借骐骥所寄托的怀才不遇之慨,升华为对人生价值的直接阐释,既收束了全诗,又鲜明地传递出诗人对“得意”的重视与对困境的超脱态度。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骐骥在霜野,低徊向衰草。入枥闻秋风,悲鸣思长道。”描绘骐骥身处霜野,徘徊在衰草旁,进入马厩听到秋风,便发出悲鸣,思念起远方的道路。通过对骐骥动作、声音的描写,展现其身处困境却心怀壮志,为下文抒情做铺垫。后四句:“黄金作鞭辔,粲粲空外好。人生贵得意,不必恨枯槁。”诗人先描述骐骥虽有华丽装饰,但这并非它的追求,进而点明主题,人生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志向,不应为身处困境如枯槁般的境遇而遗憾,表达出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自遣》

下一篇:宋·王安石《次韵酬吴彦珍见寄二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