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ùn
zài
jiàn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qiú
nán
běi
fēng
chén
zhì
bēi
lěi
qīn
liú
shàng
shēn
chá
chá
jiāo
yóu
fāng
xiào
dǎng
pín
pín
yuǎn
tóng
háo
shàng
lǎo
shǐ
使
ōu
jīng
chǐ
hǎi
bīn
xiè
hòu
jūn
hái
hèn
wǎn
néng
míng
jiǔ
rén

译文

我身着衣裘南北奔波,风尘仆仆,而自己志趣卑下污浊,已经连累了亲人。世俗之人还怀疑我过于苛察,交往的朋友也嘲笑我结党频繁。我远远地向往着像庄子在濠上感受鱼之乐那样的境界,年纪渐老因使鸥鸟惊飞而在海滨感到羞耻。偶然遇到你还遗憾相见太晚,长久以来能明白我心意的人太少。

逐句剖析

"衣裘南北弊风尘":我身着衣裘南北奔波,风尘仆仆,

"志趣卑污已累亲":而自己志趣卑下污浊,已经连累了亲人。

# 趣:张本作格。

"流俗尚疑身察察":世俗之人还怀疑我过于苛察,

"交游方笑党频频":交往的朋友也嘲笑我结党频繁。

"远同鱼乐思濠上":我远远地向往着像庄子在濠上感受鱼之乐那样的境界,

"老使鸥惊耻海滨":年纪渐老因使鸥鸟惊飞而在海滨感到羞耻。

"邂逅得君还恨晚":偶然遇到你还遗憾相见太晚,

"能明吾意久无人":长久以来能明白我心意的人太少。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次韵吴季野再见寄》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此诗表达自己在南北奔波中,被尘世的衣裘之累和志趣受困所烦扰,不仅遭流俗怀疑,还被交游之人嘲笑。借助典故,展现自己向往如庄子般逍遥,又因不能如鸥鸟般自在而感羞耻。最后抒发与友人吴季野相见恨晚之情,体现对知音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酬和诗。诗开篇写自己南北奔走,为尘世所累,自觉志趣未展连累亲人。接着写自己因品行高洁被流俗怀疑,因交友频繁遭人嘲笑。后用典故表明自己向往闲适又因不能如愿而羞愧。最后表达与吴季野相遇恨晚,因其能懂自己心意,抒发了诗人复杂的人生感慨与对友人的珍视。

2. 写作手法

用典:“远同鱼乐思濠上”运用了“濠梁观鱼”的典故,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观鱼,庄子说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诗人借此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像庄子一样,能够在自然中体会到鱼的快乐,远离尘世的纷扰和世俗的眼光。“老使鸥惊耻海滨”运用了“鸥鹭忘机”的典故,出自《列子・黄帝》。故事中有人与鸥鸟亲近,后来因为心生机巧,鸥鸟便不再靠近。诗人用这个典故,一方面表达自己因为世俗的纷扰和自身的经历,已经让原本亲近自然的心境受到了影响,感到惭愧;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联“衣裘南北弊风尘,志趣卑污已累亲”:诗人开篇诉说自己在南北各地奔波,饱受风尘之苦,而自己的志趣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实现,甚至连累亲人,流露出在尘世中疲惫与无奈。颔联“流俗尚疑身察察,交游方笑党频频”:进一步描述自己的处境,被流俗之人怀疑过于清白,又被交游之人嘲笑结党频繁,体现出诗人在人际交往中遭受的误解与非议。颈联“远同鱼乐思濠上,老使鸥惊耻海滨”: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内心对逍遥自在境界的向往,如同庄子在濠上感受鱼之乐,同时又因自己不能如鸥鸟般保持纯净自在而感到羞耻,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尾联“邂逅得君还恨晚,能明吾意久无人”:直抒胸臆,表达与友人吴季野邂逅的欣喜,以及相见恨晚之情,强调长久以来无人能明白自己心意,友人的理解显得尤为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玉晨大桧鹤庙古松最为佳树》

下一篇:宋·王安石《送董伯懿归吉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