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匆匆出馆陶":夜里灯火闪烁,我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馆陶,
"回看永济日初高":回头眺望永济,此时太阳已高高升起。
"似闻空舍鸟乌乐":仿佛听到空荡荡的房舍中,鸟儿欢快地啼叫,
# 鸟乌:张本作乌鸢
"更觉荒陂人马劳":相比之下,更觉得在这荒僻的山坡上,人和马都疲惫不堪。
"客路光阴真弃置":在这漫长的旅途之中,时光就这样白白流逝,
"春风边塞只萧骚":塞外的春风中,到处都是萧瑟的景象。
"辛夷树下乌塘尾":真想知道,什么时候能在辛夷树下、乌塘之尾,
"把手何时得汝曹":与你们兄弟携手相聚呢?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诗人描绘了塞外“春风边塞只萧骚”这样荒凉萧瑟的景色,借此烘托出自己旅途的孤寂和内心的愁苦,将深沉的情感融入到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之中,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心境。对比:“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一句,以空舍中鸟儿欢乐的状态,来衬托诗人与同行人马在荒陂中跋涉的疲惫辛劳,一乐一劳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旅途的艰辛。直抒胸臆:尾联“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诗人直接表达出对诸舅弟的思念之情,渴望能与他们在辛夷树下、乌塘之尾相聚,毫无保留地倾诉了内心对亲情的渴望。
2. 分段赏析
《永济道中寄诸舅弟》开篇“灯火匆匆出馆陶,回看永济日初高”,直白叙述清晨匆忙从馆陶出发,回望永济时太阳已升高,简单几笔勾勒出行旅的开端,暗含奔波之感。“似闻空舍鸟乌乐,更觉荒陂人马劳”,以听闻空舍中鸟的欢乐,与自己和人马在荒陂中疲惫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旅途的艰辛,借景抒情,将内心的劳顿与孤寂融入所见之景。“客路光阴真弃置,春风边塞只萧骚”,直抒胸臆,感慨客旅途中光阴好似被白白丢弃,边塞春风也只是一片萧条,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身处塞外的愁苦。尾联“辛夷树下乌塘尾,把手何时得汝曹”,以想象在辛夷树下、乌塘尾与舅弟们相聚的场景,直接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渴望与亲人重逢的强烈情感溢于言表。
上一篇:宋·王安石《杂咏八首其一》
下一篇:宋·王安石《后殿牡丹未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