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桥接桑畦":溪桥连接着种满桑树的田畦,
"钓笼晓群过":清晨,装着钓具的笼子一群群地被人提着走过。
# 钓:一作钩。
"今朝去何早":今天早上出门怎么这么早呢,
"向晚蚕恐饿":到傍晚的时候恐怕蚕会挨饿。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溪桥接桑畦”“溪桥”点明了地点,溪边的小桥是乡村常见的景观。“接桑畦”描绘了溪桥与种满桑树的田畦相连的景象,展现出乡村田园的风貌。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乡村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钓笼晓群过”“钓笼”指装着钓具的笼子,“晓”表示清晨,“群过”说明有很多人带着钓具在清晨走过。此句描绘了清晨人们外出钓鱼的热闹场景,与前面的溪桥、桑畦相呼应,进一步丰富了乡村生活的画面。“今朝去何早”“今朝”指今天,“去何早”以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们清晨就出门的惊讶和不解。此句通过提问,引发读者的思考,同时也为下文的担忧埋下伏笔。“向晚蚕恐饿”“向晚”指傍晚,“蚕恐饿”表达了诗人对蚕能否按时进食的担忧。结合前文人们清晨就出门的情景,诗人担心人们因为过早外出而耽误了给蚕喂食的时间。此句通过表达担忧之情,体现了诗人对农事的关心和对生活的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