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一长望":我登上山去,长时间地眺望远方,
"正遇九春初":正好遇上初春时节。
# 九春:是古人对春季的一种称呼。那时春天是根据时节划分,春天只有九十天,故称“九春”。
"结驷填街术":四匹马拉的车子填满了街道,
# 术:一作衎。,驷:为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者是说套着四匹马的车子。
"闾阎满邑居":里巷住满了居民。
# 邑:是城市或都城。在此特指国都,京城。,闾阎:一般是指巷内外的门。后多借指里巷,或者是指民间,婉儿在这里是指“平民”。
"斗雪梅先吐":梅花在雪中抢先开放了,
"惊风柳未舒":乍起的春风惊扰了柳枝,它还尚未舒展身姿。
"直愁斜日落":我满心忧愁地看着太阳慢慢落下,
"不畏酒尊虚":却并不畏惧那酒杯已然空空。
# 尊:酒器。
唐代诗人
上官婉儿(664~710),唐代诗人。中宗时封为昭容,故世称上官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曾为武则天掌诏命,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临淄郡王(即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中,追复昭容,谥惠文。上官婉儿通晓文词,其所存诗大多为应制唱和之作,刻意修饰辞藻,讲究对仗。所作词甚绮丽。代表作品有《彩书怨》,写离人缱绻之思,传诵颇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属于出游题材。通过描写诗人登山所见的城市风貌与自然春景,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且热闹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景色的喜爱之情,对繁华城市景象的欣赏,以及在游玩过程中享受当下、珍惜时光的情感,展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白描:诗中“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都运用了白描手法。“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简洁交代登山远望行为及初春时间;“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直白描绘出车马挤满街道、里巷住满人家的景象;“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朴素勾勒出梅花斗雪初放、柳树遇风未展的画面,均以简洁质朴文字摹景,不事雕琢修饰。以景结情:“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描绘夕阳西下之景,诗人在观景中,把对时光、情境等复杂情绪融入落日画面,以景收尾,让情感含蓄深沉。虚实结合:“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是实写之景,描绘了在初春时节,梅花不畏冰雪先开放,而柳树在风中尚未舒展的景象,是眼前真实可见的景色。“直愁斜日落”一句则含有虚写的成分,“愁斜日落”是诗人的心理感受和担忧,日落这一景象在此时并非真实发生,而是诗人基于当前情景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担忧和想象,属于虚写;“不畏酒尊虚”主要是表达一种心态和情绪,并非实指具体的行为或景象,也带有一定的虚写意味。但相对而言,“直愁斜日落”的虚实结合更为明显,以对日落的担忧之虚,与前文实景形成映衬,表达出一种对时光、对美好春景易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开篇点明诗人登高远望的时间是初春时节。“登山”这一动作体现了诗人的主动探索精神,“一长望”则表现出诗人对周围景色的关注和欣赏。“正遇九春初”点明了季节,为后文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基础。“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这两句诗描绘了街道上车水马龙、居民众多的热闹景象。“结驷”指四匹马拉的车子,“填街术”形容街道上车辆拥挤。“闾阎”指里巷的门,这里代指居民住宅。“满邑居”表示居民众多,整个城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两句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关注。“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这两句诗通过对梅花和柳树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初春时节的特点。“斗雪”形容梅花在风雪中傲然绽放,与寒冷的天气作斗争。“先吐”则强调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之早,表现出梅花的坚韧和不屈。“惊风”指春风吹拂,“柳未舒”表示柳树还未完全舒展枝条,与梅花的傲然绽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命的热爱。“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担忧和对饮酒作乐的洒脱态度。“直愁”表示直接担忧,“斜日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诗人担心夕阳西下,时光匆匆而过。“不畏酒尊虚”则表示诗人不怕酒杯空空如也,体现了诗人对饮酒作乐的洒脱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4. 作品点评
全诗用词精妙,辞采丰富。诗人以景寄情,运用白描手法,看似轻描淡写,却虚实相生。所绘之景近在眼前,蕴含之意却深远悠长,情感表达委婉细腻,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