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ān
shī

朝代:唐作者:许宣平浏览量:1
yǐn
sān
shí
zǎi​
shí
shì
nán
shān
diān
jìng
wán
míng
yuè
qīng
zhāo
yǐn
quán
qiáo
rén
lǒng
shàng
niǎo
yán
qián
zhī
lǎo
dōu
wàng
jiǎ
nián

译文

在山中隐居了三十年,居住在南山顶上的石室之中。寂静的夜晚赏玩明月,清晨饮用清澈的泉水。打柴的人在田垄上歌唱,山谷中的鸟儿在岩石前嬉戏。快乐得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完全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逐句剖析

"隐居三十载":在山中隐居了三十年,

"石室南山巅":居住在南山顶上的石室之中。

"静夜玩明月":寂静的夜晚赏玩明月,

"清朝饮碧泉":清晨饮用清澈的泉水。

"樵人歌垄上":打柴的人在田垄上歌唱,

"谷鸟戏岩前":山谷中的鸟儿在岩石前嬉戏。

"乐矣不知老":快乐得不知道自己已经老了,

"都忘甲子年":完全忘记了岁月的流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庵壁题诗》是唐代许宣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南山顶石室中隐居的生活情景。诗中先点明自己隐居的时长和地点,接着描述了静夜赏月、清晨饮泉的日常活动,以及樵人唱歌、谷鸟嬉戏的周围环境,展现出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氛围。最后表达自己在这种生活中快乐得忘记衰老,忘却了岁月的流逝,体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超脱,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该诗最初题写于其庵舍墙壁之上。相传李白于洛阳同华传舍偶然得见此诗,惊叹其超凡脱俗,赞为“仙人诗”,遂不辞辛劳,游历新安,跋山涉水寻觅诗人踪迹,却始终未能如愿。许宣平作为远离尘世的隐逸之士,与世无争,安享恬淡生活。这首诗通过细腻描绘隐居日常,生动展现了“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的超然心境,抒发了诗人与自然相融、沉醉于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道士

许宣平(?~?),唐代道士。籍贯新安歙县(今安徽)。唐睿宗景云年间,隐居在城阳山的南坞,结庵以居。其诗在长安、洛阳客舍多有题录,引得李白寻访。他的作品展现了其山林隐遁与逍遥至乐的生活志趣。诗作有《庵壁题诗》《见李白诗又吟》《负薪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隐居三十载,石室南山巅。”开篇点明自己隐居的时长和地点,“三十载”强调了隐居时间之长,“石室南山巅”则描绘出居住环境的清幽和与世隔绝,为全诗奠定了宁静、闲适的基调。“静夜玩明月,清朝饮碧泉。”这两句描写了自己在静夜和清晨的活动,“静夜玩明月”展现出一种宁静、悠然的氛围,诗人静静地欣赏明月,享受着夜晚的宁静。“清朝饮碧泉”则体现出生活的清新和自然,清晨饮用清澈的泉水,给人一种健康、惬意的感觉。“樵人歌垄上,谷鸟戏岩前。”这两句描绘了周围樵人唱歌、谷鸟嬉戏的环境,“樵人歌垄上”展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气息,樵人在田垄上歌唱,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谷鸟戏岩前”则进一步烘托出宁静的氛围,山谷中的鸟儿在岩石前嬉戏,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在这种生活中的感受,“乐矣不知老”体现出诗人内心的快乐和满足,快乐得忘记了自己已经老了。“都忘甲子年”则进一步强调了对岁月的忘却,表达了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深化了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公权《应制为宫嫔咏》

下一篇:唐·许宣平《见李白诗又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