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g
zhì
wèi
gōng
pín
yǒng

朝代:唐作者:柳公权浏览量:1
fēn
qián
shí
zhǔ
ēn
gān
shǒu
cháng
mén
jīn
zhāo
què
jūn
wáng
chóng
jiāo
fáng
shì
lèi
hén

译文

不埋怨先前触犯了主上的恩宠,甘愿寂寞地独守长门宫。今日却得到君王的眷顾,重新进入椒房,擦去泪痕。

逐句剖析

"不分前时忤主恩":不埋怨先前触犯了主上的恩宠,

# 忤:触犯。

"已甘寂寞守长门":甘愿寂寞地独守长门宫。

# 长门:汉宫名。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以“长门”借指失宠女子居住的寂寥凄清的宫院。唐?杜牧《长安夜月》诗:“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今朝却得君王顾":今日却得到君王的眷顾,

"重入椒房拭泪痕":重新进入椒房,擦去泪痕。

# 椒房:即椒房殿。《汉书·车千秋传》:“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应制为宫嫔咏》是唐代诗人柳公权创作的七言绝句。该诗以宫嫔的视角,展现了其从失宠寂寞守长门,到重获君王眷顾的心理变化过程。主题围绕宫廷女子的命运起伏,生动描绘了其复杂情感。写作上,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细腻刻画宫嫔心境转变。首句写宫嫔对曾忤逆主恩的不甘,次句体现其甘于寂寞的无奈;后两句则表现其重得恩宠时的激动与悲喜交加。此诗以简练的笔触,将宫廷女子的命运跌宕与情感波澜呈现出来,短短四句,生动勾勒出封建宫廷中女子的生存状态,展现出柳公权在诗歌创作上简洁凝练、情感真挚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元和初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夏州书记,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柳公权工书,初学王羲之,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以楷书最著,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𫖯并称“楷书四大家”。其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号称“柳体”。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送梨帖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句“不分前时忤主恩”,一个“不分”直接道出宫嫔对往昔因触犯主恩而失宠的不甘与怨愤,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次句“已甘寂寞守长门”,“已甘”二字展现出其在长久失宠后,从不甘到无奈接受寂寞守长门命运的心境转变。后两句“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描绘出突然得到君王垂顾时,宫嫔重返椒房喜极而泣擦拭泪痕的场景,“却得”“重入”体现出命运的戏剧性转折,将宫嫔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生动刻画了封建宫廷女子命运的无常与情感的波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柳公权,武宗朝在内庭。上尝怒一宫嫔久之,既而复召,谓公权曰:“朕怪此人,然若得学士一篇,当释然矣。”目御前,有蜀笺数十帧,因命授之。公权略不伫思而成一绝曰:“不忿前时忤主恩……”上大悦,赐锦彩二十匹。令宫人拜谢之。

五代十国王定保《唐摭言》

# 柳诚悬“泪痕”之咏,与虞水兴“调憨”诗绝相类,不惟见人主亲狎词臣,迹时秘密,亦所不避。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 余少谓公权此诗殊太浅薄,岂急就御前,《清平》已不免耶?

清周容《春酒堂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下一篇:唐·许宣平《庵壁题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