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ū
shěn
shān
shuǐ
huà

朝代:唐作者:柳公权浏览量:1
zhū
shěn
piān
néng
shì
lán
dòng
biān
shēn
xiě
qiū
tán
jūn
西
qiáng
huà
cóng
kàn
shān
xiàng
nán

译文

朱审最擅捕捉暮色中山岚的朦胧,洞边浓墨挥就,秋潭的幽深便在笔下流淌。与君共赏西墙上这幅山水妙作,从此再望南山真景,也难比画中风光。

逐句剖析

"朱审偏能视夕岚":朱审最擅捕捉暮色中山岚的朦胧,

"洞边深墨写秋潭":洞边浓墨挥就,秋潭的幽深便在笔下流淌。

"与君一顾西墙画":与君共赏西墙上这幅山水妙作,

"从此看山不向南":从此再望南山真景,也难比画中风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是唐代诗人柳公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前两句聚焦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提炼与表现:首句“朱审偏能视夕岚”点出朱审对暮色中山岚的敏锐观察力,次句“洞边深墨写秋潭”则具体描绘其以浓墨渲染秋潭幽邃的技法,通过“深墨”与“秋潭”的意象组合,既展现画面质感,又暗含秋意寒潭的意境。后两句“与君一顾西墙画,从此看山不向南”以观画体验为切入点,通过“不向南”的视角转变,既暗示朱审画作对终南山实景的超越,又以简练语言传递出艺术创作对现实感知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柳公权(778~865),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元和初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夏州书记,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书诏学士、太子太保,封河东郡公。柳公权工书,初学王羲之,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以楷书最著,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𫖯并称“楷书四大家”。其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号称“柳体”。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金刚经刻石》《送梨帖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题朱审寺壁山水画》首句“朱审偏能视夕岚”点明画家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知,通过“偏能”强调其捕捉夕岚(傍晚山间雾气)的独特视角,暗示朱审具备超越常人的艺术观察力。次句“洞边深墨写秋潭”聚焦画面细节,以“深墨”凸显秋潭的幽邃质感,既体现水墨技法对光影的塑造,又通过“洞边”与“秋潭”的意象组合,构建出清冷而富有层次的山水空间。第三句“与君一顾西墙画”转向观画场景,“一顾”既暗示观赏过程的短暂性,又暗含画作对观者的瞬间吸引,将视角从画面本身延伸至观者与艺术的互动关系。末句“从此看山不向南”以观者视角的转变收束全诗,通过“不向南”的否定性表达,既呼应终南山(长安城南)的地理参照,又以反常识的审美选择,侧面烘托画作对自然山水的艺术升华,体现诗画交融的审美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廓《赠商山东于岭僧》

下一篇:唐·柳公权《应制贺边军支春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