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ì
dēng
yóu
yuán

朝代:唐作者:裴度浏览量:1
yīn
suí
hán
gǎi
yáng
yìng
jié
shēng
xiáng
yún
guān
wèi
què
ruì
yìng
qín
chéng
yàn
tàn
lùn
shí
zhèng
shū
yún
shòu
suì
yíng
guǐ
cháng
zhì
liǎn
yuǎn
xiāo
qīng
jǐng
nuǎn
xiān
méi
dòng
fēng
róu
liǔ
qīng
kān
fēng
kōng
duì
huá
qíng

译文

冬季的节气随着寒气而改变,春日的阳气顺应时节而萌生。吉祥的云彩笼罩着宫廷高阙,祥瑞的气息辉映着长安古城。通过验炭习俗议论时政民生,记录祥瑞期盼年岁丰盈。日影移动迎来最长白昼,雾气收敛远处晴空澄澈。暖阳下仙梅枝梢轻颤,微风里御柳枝条低垂。怎能承受空怀壮志得意,徒然面对美好景物伤情。

逐句剖析

"阴律随寒改":冬季的节气随着寒气而改变,

"阳和应节生":春日的阳气顺应时节而萌生。

"祥云观魏阙":吉祥的云彩笼罩着宫廷高阙,

"瑞气映秦城":祥瑞的气息辉映着长安古城。

"验炭论时政":通过验炭习俗议论时政民生,

"书云受岁盈":记录祥瑞期盼年岁丰盈。

"晷移长日至":日影移动迎来最长白昼,

"雾敛远霄清":雾气收敛远处晴空澄澈。

"景暖仙梅动":暖阳下仙梅枝梢轻颤,

"风柔御柳倾":微风里御柳枝条低垂。

"那堪封得意":怎能承受空怀壮志得意,

"空对物华情":徒然面对美好景物伤情。

# 情:一作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至日登乐游园》是唐代诗人裴度创作的五言排律。此诗前半部分紧扣冬至节气,描绘时令变化,“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展现阴阳交替的自然规律,“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以祥瑞意象勾勒都城长安的祥和气象,“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则暗含对时政民生的关注,借节气观测隐喻对国家治理与年岁丰登的期盼。后半部分聚焦登临时的所见所感,“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刻画冬至日晷影变化与晴空景象,“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以细腻笔触描绘梅柳在初春暖意中的动态,尽显物候之美;结句“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以景衬情,在自然风物的生机中融入个人的怅惘,形成景与情的微妙张力。全诗将节气物候、都城景观与个人感怀熔于一炉,既展现冬至时节的自然意趣与祥瑞氛围,又隐含对时政的关切,语言凝练,意象丰富,于写景中见情志,体现了诗人即景抒怀、因时寄慨的创作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政治家、文学家

裴度(765~839),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由监察御史迁御史中丞,官至中书令。裴度在文学上主张“不诡其词而词自丽,不异其理而理自新”,尝作《寄李翱书》,不满韩愈及其弟子尚奇求险之风,他成为对古文运动流弊予以指正的第一人。他晚年留守东都时,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唱酬甚密,为洛阳文事活动的中心人物。今传《裴度诗》。《全唐文》存其文二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阴律随寒改,阳和应节生”两句点明时令变化。“阴律”随着寒冬改变,“阳和”之气顺应时节而生,简洁地勾勒出冬至后阳气渐生的气候特点,为全诗奠定了时节基调。“祥云观魏阙,瑞气映秦城”描绘景象。诗人看到祥云缭绕在宫阙之上,瑞气映照秦城。“祥云”“瑞气”渲染出祥瑞的氛围,“魏阙”代表宫廷,“秦城”指代京城,暗示着朝廷与京城一片祥和。“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运用典故并关联时事。“验炭”可能关联古时以炭测寒温来考量民生之事,借此议论时政;“书云”用典,指观测云气来占验岁时丰歉,传达出对岁时丰饶的期盼。“晷移长日至,雾敛远霄清”描写时间变化与天气。日晷移动,表明冬至后白昼渐长;雾气消散,天空变得清澄。细腻地展现了冬至日时间与气象的特征。“景暖仙梅动,风柔御柳倾”刻画景物动态。温暖的景色中,梅花微微颤动;轻柔的微风里,御柳倾斜摇曳。一“动”一“倾”,将梅柳在冬日暖阳微风中的姿态表现得生动鲜活,增添了画面的灵动之美。“那堪封得意,空对物华情”直抒胸臆。“那堪”表示无奈,诗人面对眼前美好的景物,却无法真正开怀得意,流露出内心虽见物华却难掩怅惘的复杂情绪,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裴度《享惠昭太子庙乐章(亚献终献)》

下一篇:唐·裴度《喜遇刘二十八偶书两韵联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