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有双燕":屋梁上来了一双燕子,
"翩翩雄与雌":翩翩飞舞,一雄一雌。
# 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衔泥两椽间":衔泥在椽条间垒窝,
# 椽:装于屋顶以支持屋顶盖材料的木杆。
"一巢生四儿":一窝生下乳燕四只。
"四儿日夜长":四只乳燕日夜成长,
"索食声孜孜":求食的叫声喳喳不住。
# 孜:勤勉、努力不懈的样子。,索食:求食。
"青虫不易捕":青虫不容易抓到,
"黄口无饱期":黄口小燕似乎从来没吃饱饭。
# 黄口:小儿。《淮南子·汜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高诱注:“黄口,幼也。”
"觜爪虽欲敝":双燕用爪抓,用嘴衔,
# 敝:这里指疲惫,困乏,衰败。,觜:觜爪指鸟类的爪和嘴。
"心力不知疲":气力用尽,不知疲倦。
# 心力:指精神与体力。
"须臾十来往":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
# 十:一作千。,须臾:顷刻;瞬间。
"犹恐巢中饥":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辛勤三十日":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
"母瘦雏渐肥":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
# 雏:幼小的鸟。
"喃喃教言语":喃喃不断教小燕发音,
"一一刷毛衣":一一为它们梳理打扮。
# 刷毛:整理羽毛。
"一旦羽翼成":小燕一朝羽毛长得丰满,
"引上庭树枝":引上了庭院里的树枝。
# 庭树枝:庭院里的树枝。
"举翅不回顾":鸟儿们展开翅膀不再回头看,
# 举翅不回顾:向上伸起翅膀而不回头看。举翅:向上伸起翅膀。
"随风四散飞":随着风儿四下飞散。
"雌雄空中鸣":雌雄双燕,空中叫喊,
"声尽呼不归":声嘶力竭,也唤不回还。
"却入空巢里":只好回到空窝里面,
"啁啾终夜悲":悲鸣通宵不断。
# 悲:悲叹。,啁啾:形容鸟叫声、奏乐声等。
"燕燕尔勿悲":老燕啊,切莫悲叹,
"尔当返自思":你们应当回想从前。
# 当:应当。
"思尔为雏日":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
# 雏日:乳燕的时代。
"高飞背母时":振翅高飞背离母亲的情景。
"当时父母念":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
# 念:挂念。
"今日尔应知":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叟有爱子":老人有个爱子,
"背叟逃去":背离老人逃走了,
"叟甚悲念之":老人非常悲伤地想念他。
"叟少年时":老人年轻的时候,
"亦尝如是":也曾像这样,
"故作燕诗以谕之":所以作了这首《燕诗》来劝谕他。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劝诫诗。描绘了双燕从辛勤筑巢、孵育幼雏到精心教飞的全过程,生动展现了双燕育雏的艰辛。深刻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养育之恩,营造出一种饱含深情与感慨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借代:“黄口无饱期”中“黄口”在诗中代指雏燕。因为雏燕的嘴巴通常是黄色的,诗人没有直接说“雏燕”,而是用“黄口”这一特征来借代雏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增添了一种含蓄的美感,让读者能更直观地联想到幼小可爱的雏燕形象。对比:“母瘦雏渐肥”此句将母燕和雏燕的状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母瘦”体现了母燕为了养育雏燕,日夜奔波、辛勤劳作,消耗了自己的体力和精力,身体逐渐消瘦;“雏渐肥”则表明雏燕在母燕的悉心照料下,不断成长,身体逐渐健壮。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母燕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雏燕在成长过程中对母燕养育之恩的依赖,更深刻地揭示了亲情的伟大和无私。拟人:“声尽呼不归”中“呼”这一动作将燕子赋予了人的行为特征。正常情况下,“呼”是人类表达呼唤、呼喊的动作,这里用来描写燕子在雏燕离巢后,不断地发出叫声试图唤回它们,把燕子当作人来写,生动地表现出燕子在失去雏燕后的焦急、无奈和悲伤,使燕子的形象更加鲜活,也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地体会到燕子的情感。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中“喃喃”对“一一”,都是叠词,在形式上相对;“教言语”对“刷毛衣”,动宾结构相对,对仗工整。“喃喃教言语”描绘出母燕轻声细语地教导雏燕说话的温馨场景,“一一刷毛衣”则生动地展现出母燕细心地为雏燕梳理羽毛的画面。这两句通过对偶的手法,不仅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整齐美观,而且在内容上更全面地表现了母燕对雏燕的悉心照料和关爱。
3. 分段赏析
一至四句,便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一对燕子新婚时燕尔之态与幸福场景。“翩翩”二字,将两只燕子那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欢快心境,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它们满心兴奋,携手共筑爱巢,满心期许着自此开启甜蜜且幸福的生活。其中“一巢生四儿”一句,尤为引人注目,在现代,这般景象实属难得,仅这一言,便勾勒出一幅美满温馨的家庭生活图景,这无疑饱含着作者对这对燕子的深切祝福,以及对它们充满希望的未来的由衷喜悦。五至十二句,细致叙述了双燕辛勤抚育幼燕的过程,深刻地凸显出父母养育之恩的无比伟大。双燕对子女的爱是毫无保留、纯粹无私的。尽管“青虫不易捕”,可每当听闻小鸟那急切“索食声孜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吃饱,它们全然不惧艰难与危险,甘愿奉献自我,四处奔波寻觅食物。日复一日,它们不辞辛劳地劳碌奔波,即便“觜爪虽欲敝”,却依旧“心力不知疲”,片刻不停,“须臾十来往”,如此这般折腾,皆因心中始终牵挂着“犹恐巢中饥”。十二至十六句中“辛勤三十日”,可谓全诗情感最为悲戚之处。在这三十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中,呈现出“母瘦雏渐肥”的鲜明对比。母燕毫不顾惜自身健康,一心只想着争分夺秒,她带着无怨无悔的爱意与满怀希望的憧憬,“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她如此悉心,只为子女能尽快学会言语,早日生出健康丰满的羽翼,勇敢面对那未知的前路。那眼神中的无限爱怜,目光中的温柔细腻,动作里的轻巧呵护,无不令人动容。可一想到即将降临的悲剧,怎能不让人为母燕的命运心生无尽的悲悯。十六至二十句中“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这几句,原本满是温馨美好的家庭氛围,瞬间被白居易以犀利之笔扭转。当小燕子们羽翼丰满,被引领至庭中树枝之上,竟趁着父母稍作放松,凭借着已然长成的翅膀,做出了让父母与读者皆猝不及防、惊愕万分之事——它们振翅高飞,头也不回,就这般随风各奔东西,全然不顾父母的深情与牵挂,美满家庭就此陷入悲情的泥沼。在“雌雄空中鸣”这四句中,一句“声尽呼不归”,将双燕遭受子女离弃后的惊慌、焦虑与绝望,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它们对孩子爱得深沉,此刻所承受的伤害也就愈发沉重。原本充满生机、热热闹闹的巢穴,刹那间变得冷冷清清,只剩下空荡荡的窝巢。这对燕夫妇,满心悲戚,除了在黑夜里伤心绝望地整夜啁啾哀鸣,竟再无他法。诗的最后六句,诗人以第一人称劝慰燕子,莫要悲伤,不妨回想自己年幼时,是否也曾如此狠心伤害过疼爱自己的父母。当然,燕子自然听不懂人言,诗人这番话实则意有所指,对象并非燕子,而是刘叟。诗人知晓刘叟年轻时或许有对父母不孝之举,内心着实想加以训诫。然而,考虑到刘叟是长辈,直接说教有失分寸,无奈之下,只好将这语气最为严肃的劝诫之言,对着燕子诉说。想必刘叟听后,心中自会有所触动。
# 极寻常语,却有关风化,足以警世。老妪皆知,或谓此也。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
上一篇:唐·姚合《独居》
下一篇:唐·周昙《春秋战国门·顷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