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miào

朝代:唐作者:杜甫浏览量:2
miào
dān
qīng
luò
kōng
shān
cǎo
zhǎng
yóu
wén
hòu
zhǔ
nán
yáng

译文

遗留的武侯庙内壁画色彩脱落,空旷的山中草木生长。仿佛还能听到他辞别后主的话语,再也没能回到南阳隐居。

逐句剖析

"遗庙丹青落":遗留的武侯庙内壁画色彩脱落,

# 落:脱落。,丹青:庙中的壁画。

"空山草木长":空旷的山中草木生长。

# 草木长:草木茂长。,空山:指白帝山。

"犹闻辞后主":仿佛还能听到他辞别后主的话语,

# 辞后主:蜀后主刘禅建兴五年,诸葛亮上《出师表》,辞别后主,率兵伐魏。

"不复卧南阳":再也没能回到南阳隐居。

# 南阳:诸葛亮本以布衣躬耕于南阳(今河南南阳),因刘备三顾之于草庐中,遂佐备建立蜀汉、与魏、吴成鼎足之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武侯庙》乃唐代杜甫的绝句,旨在缅怀诸葛亮。开篇两句,诗人勾勒出武侯庙周边景致,山的空寂,仿若诉说着诸葛亮往昔壮志随岁月消散,空余怅惘。后两句仅十字,却凝练地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从南阳隐居到为蜀汉鞠躬尽瘁,其以身许国的坚定尽显。整首诗虚实交织,景中含情,用精简之语,传递出悠长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诗圣”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因居长安时期,曾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号少陵野老;肃宗至德间,曾任左拾遗;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一生坎坷,仕途不顺,经历安史之乱,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杜甫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大李杜”),被后人誉为“诗圣”,是中国古典诗歌成就的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作包含了大量的时事政治诗,或陈述政见,或揭发统治者的荒淫残暴,或寓言讽兴,或对穷苦人民表示同情关怀。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杜甫继承和发展了《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代表作品有《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著有《杜工部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公元766年,即唐大历元年,诗人漂泊至夔州。彼时的他,生活闲散,日子略显百无聊赖。某一天,诗人踏入武侯祠,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破败荒芜之景,往昔的辉煌已消逝不见,唯有残垣断壁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此情此景,深深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万千感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于是,他挥笔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咏怀五绝诗。无独有偶,同样在这一年,诗人还创作了《武侯庙》与《八阵图》。这一年,对诗人而言,想必有着特殊的意义,诸多情感在夔州这片土地上汇聚,最终化作了这些不朽的诗篇,承载着诗人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中描绘了武侯庙如今的破败景象,庙内丹青壁画脱落,庙外空山中草木肆意生长,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通过对武侯庙现状的刻画,以及“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的联想,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精神的崇敬。同时,借助对武侯庙衰败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整首诗虽短短二十字,却借景抒情、抚今追昔,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与对历史沧桑的喟叹融为一体。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描绘武侯庙内丹青褪色、庙外空山草木疯长的荒凉之景,利用这破败荒凉的景象,抒发诗人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用典:“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运用诸葛亮辞别后主刘禅,出山辅佐蜀汉的典故。既体现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与鞠躬尽瘁,也暗示其为了兴复汉室,放弃了原本在南阳的隐居生活,深化了对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同时表达诗人对其命运的惋惜之情。虚实结合:“犹闻辞后主”是虚写,诗人仿佛听到诸葛亮辞别后主的声音;“不复卧南阳”是实写诸葛亮无法回到南阳的现实,虚实相生,表达对诸葛亮的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开篇伊始,“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诗人以细腻笔触描绘出武侯庙的景象。踏入庙中,映入眼帘的是斑驳褪色、剥落残损的壁画,“遗”字道尽岁月沧桑,往昔热闹不再,前来拜谒者寥寥。而当诗人转身环顾四周,白帝山一片空寂,草木肆意生长,毫无拘束。一个“空”字,将山中人迹罕至的寂寥展露无遗;“长”字则以草木的繁茂葱茏,反衬出武侯庙所处之地的荒芜凄凉,让人不禁为诸葛亮的身后境况喟然长叹。诗的后两句“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视角从庙宇巧妙转向诸葛亮本人。恍惚间,诗人仿佛能听见诸葛亮当年上《出师表》,向刘禅辞行时的谆谆叮嘱,那是对蜀汉的无限忠诚与期许。然而,命运弄人,诸葛亮一心北伐,兴复汉室,却壮志未酬,最终病逝军中,自此与南阳的躬耕之地永别。“辞后主”对应建兴五年诸葛亮出兵汉中前夕,上呈《出师表》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拳拳忠心,日月可鉴。“不复卧南阳”紧承上句,尽显他为蜀汉事业殚精竭虑,倾尽毕生心血,至死方休的伟大情怀。“不复”二字,既生动刻画了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矢志不渝、拼搏奋斗的高大形象,也寄托了诗人对其无法功成身退、荣归故里的深深叹惋。

4. 作品点评

杜甫笔下的《武侯庙》,宛如一曲深情的赞歌,深切缅怀了一代贤相诸葛亮。整首诗巧妙地将眼前实景与悠远遐想相互交织,景为情之载体,情因景而升华,堪称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诸葛亮波澜壮阔又充满遗憾的一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值得反复品味、深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裴璀《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十章》

下一篇:唐·施肩吾《幼女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