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ū
zhōu
shǐ
zuò
yòu

朝代:唐作者:李隆基浏览量:1
juàn
yán
gòng
jiàn
mèng
xiǎng
wéi
liáng
tuī
shēng
zhù
zhōu
háng
xián
néng
jìn
xiàn
shí
zhù
kāng
shì
rén
dāng
ài
rén
shāng
jiǎng
xué
shì
sòng
lùn
qiān
quàn
gēng
sāng
shì
qīng
zhī
wàng
qiú
míng
xiàn
ān
zhēn
zhāng
sòng
qíng
jiào
mín
guì
yǒu
cháng
qióng
qiě
cún
lǎo
ruò
suí
qiáng
miǎn
zāi
zhī
mìng
zhī
juàn
wàn
fāng

译文

我殷切地希望能与你们共同治理国家,借鉴古人的经验,梦想着得到优秀的人才来辅佐。啊,这次精心选拔出来的你们,声名和功绩应该显著地在朝廷中传扬。既然期待着贤能之士得到进用,那么百姓确实也在期盼着过上安康的生活。对待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爱护百姓要如同他们受了伤一样悉心呵护。要倡导讲学,让百姓学习经典,同时到田间地头鼓励百姓从事农耕和养蚕。虚假的名誉不可去粉饰,清正廉洁的操守不能忘记。刻意追求名声,事迹容易被发现,但坚守正道,德行自然会彰显。审理案件一定要依据实情,教导百姓贵在有恒常的规范。要体恤孤独无依的人,赡养老人,安抚弱者,同时也要使强者安定顺从。希望你们各自恭敬地履行使命,要知道我关怀着天下万方。

逐句剖析

"眷言思共理":我殷切地希望能与你们共同治理国家,

# 理:治。,眷言:思貌。

"鉴梦想维良":借鉴古人的经验,梦想着得到优秀的人才来辅佐。

# 鉴梦:殷高宗武丁由于梦兆在傅岩之野得到贤相傅说。见《史记・殷本纪》。后因用以表示思贤之情。梦:一作“古”。

"猗欤此推择":啊,这次精心选拔出来的你们,

# 猗欤:表示赞美的叹词。

"声绩著周行":声名和功绩应该显著地在朝廷中传扬。

# 周行:大路。,声绩:声誉和政绩。声:一作评。

"贤能既俟进":既然期待着贤能之士得到进用,

"黎献实伫康":那么百姓确实也在期盼着过上安康的生活。

# 黎献:众多的贤人。

"视人当如子":对待百姓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

"爱人亦如伤":爱护百姓要如同他们受了伤一样悉心呵护。

# 爱人亦如伤:春秋时有“视民如伤”之语,认为统治者应该看待百姓如同受伤的人,不加惊扰。

"讲学试诵论":要倡导讲学,让百姓学习经典,

"阡陌劝耕桑":同时到田间地头鼓励百姓从事农耕和养蚕。

"虚誉不可饰":虚假的名誉不可去粉饰,

"清知不可忘":清正廉洁的操守不能忘记。

"求名迹易见":刻意追求名声,事迹容易被发现,

"安贞德自彰":但坚守正道,德行自然会彰显。

"讼狱必以情":审理案件一定要依据实情,

"教民贵有常":教导百姓贵在有恒常的规范。

"恤茕且存老":要体恤孤独无依的人,赡养老人,

# 存老:赡养老人。,茕:单身。

"抚弱复绥强":安抚弱者,同时也要使强者安定顺从。

"勉哉各祗命":希望你们各自恭敬地履行使命,

# 祗命:忠于职守。祗:一作只。

"知予眷万方":要知道我关怀着天下万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乃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六年(728年)所作的一说五言古诗。彼时,玄宗选拔廷臣出任诸州刺史,于宴饯之际亲赐此诗,命其题写于座右,并令他们自赋。诗中借“爱人如伤”等典故,对官员治理地方提出进贤任能、劝学务农、公正判案、抚恤孤弱等具体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开元十六年,唐玄宗精心挑选十一位廷臣出任各州刺史,其中许景先前往虢州,源光裕赴任郑州,寇泚任职宋州,郑温琦前往邠州,袁仁恭奔赴杭州,崔志廉前往襄州,李升期就任邢州,郑放去往定州,蒋挺前往湖州,裴观任职沧州,崔诚赴遂州。在他们赴任前夕,于洛滨设下饯行之宴。席间,唐玄宗亲自创作此诗,赐予诸臣,郑重要求他们将诗题写于座右,以作警勉。同时,还配发笔纸,令诸臣当场即兴唱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政治劝诫诗。诗中介绍了唐玄宗选拔廷臣赴任诸州刺史,于宴饯时赐诗的背景,体现了唐玄宗以史为鉴的治国理念和知人善任的用人态度,表达了唐玄宗对地方官员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方式治理地方,造福百姓,稳固国家统治。

2. 写作手法

用典:“爱人亦如伤”一句运用“爱人如伤”的典故。此典故表达的是爱护百姓就像他们受了伤一样,要给予深切的关怀与怜惜,体现出对百姓的仁爱与关怀。这里以典入诗,要求诸州刺史在治理地方时,对待百姓应怀有这般慈爱之心,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凸显出君主对官员施行仁政、关爱百姓的期望。通过运用这一典故,使诗歌在表达上更为含蓄、典雅,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历史典故为依托,让官员们更能体会到自身肩负的责任重大。

3. 分段赏析

“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中“眷言”饱含深情,表达出皇帝殷切希望能与贤良之才共同治理国家的心情。“鉴梦”一词,或是借鉴古人理政经验,或是由梦境引发对良臣的渴望,传达出对能臣的急切期盼。“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中“猗欤”是赞叹之词,对此次亲自挑选刺史的举措表示满意与赞赏,坚信这些被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在各自的仕途上创造显著的政绩,声名远扬。“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此句清晰地表明贤能之士得到晋升任用,而天下百姓正翘首以盼过上安康的生活。这不仅突出了刺史身负的重任,也反映出皇帝对国家繁荣稳定的期望。“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这里巧妙引用“爱人如伤”的典故,语重心长地教导刺史,对待百姓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慈爱,关爱百姓要像对待受伤之人那样小心翼翼,呵护备至,尽显爱民如子的情怀。“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从文化教育与经济生产两方面对刺史提出要求。一方面要鼓励讲学,通过试诵经典、讨论学问来传播文化知识;另一方面要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劝勉百姓从事耕织生产,以推动农业发展,保障民生。“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言辞恳切地告诫刺史,切不可为了表面的虚荣去刻意粉饰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认知与判断。在追求政绩与声名的道路上,保持内心的清明至关重要。“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进一步阐述追求声名之人,其行为容易被人察觉,但只有坚守正道、保持安于贞正的品德,才能真正彰显自身的高尚。意在提醒刺史们,要脚踏实地,以德服人,而非追求一时的虚名。“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要求刺史在处理案件时,务必依据实情,秉持公正,不可草菅人命;在教化百姓方面,贵在持之以恒,遵循一定的规律与准则,不可朝令夕改。“恤茕且存老,抚弱复绥强”,此句体现了对社会各阶层的关怀。既要抚恤孤苦无依的人,赡养老人,又要安抚扶助弱势群体,同时对强势的群体也要加以引导,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以亲切而有力的语言鼓励各位刺史恭敬地履行使命,希望他们明白皇帝心系天下百姓,对他们寄予厚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隆基《幸凤泉汤》

下一篇:唐·李隆基《同刘晃喜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