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分景纬":天地四方划分日月星辰,
"万象含中枢":世间万物都围绕着中心。
"玉帛遍天下":朝贡的礼物遍布天下,
"梯杭归上都":水陆舟车都驶向京城。
"缅怀阻青陆":思念新罗被远方阻隔,
"岁月勤黄图":多年来勤于向京城朝贡。
"漫漫穷地际":广阔大地延伸到边际,
"苍苍连海隅":青色天空连接着海边。
"兴言名义国":说起讲礼义的国家,
"岂谓山河殊":怎能因山河不同而疏远。
"使去传风教":使者前去传播文化教化,
"人来习典谟":来人前来学习经典典籍。
"衣冠知奉礼":衣冠服饰上懂得遵行礼制,
"忠信识尊儒":忠诚守信中知晓尊崇儒学。
"诚矣天其鉴":忠诚啊,上天可以作证,
"贤哉德不孤":贤德啊,有德者不会孤单。
"拥旄同作牧":持旄节共同治理一方,
"厚贶比生刍":丰厚的礼物如同鲜草般珍贵。
"益重青青志":更看重那如草木般坚韧的志向,
"风霜恒不渝":历经风霜也永远不会改变。
唐朝第七位皇帝
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唐朝皇帝。庙号玄宗,谥明,故亦称唐明皇,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使国力强盛。后期贪图享乐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衰落。李隆基多才多艺,知音乐,善书法,工诗歌,能作文,在唐代帝王中堪与唐太宗颉颃。主要作品有《喜雨赋》《答贾曾令》《受禅制》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外交题材诗,介绍了盛唐气象与天下朝贡景象,描绘新罗虽远却勤向唐朝、传习中原文化的情景,体现了唐与新罗的友好交流,营造出庄重的氛围,表达了对新罗王的赞美与期许。
2. 分段赏析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以对仗开篇,“四维”“万象”展现天地广阔,“分景纬”“含中枢”凸显唐朝作为天下中心的地位,既描绘出盛唐的恢弘气象,又为下文写各国朝贡铺垫,起笔庄重,奠定全诗的基调。“玉帛遍天下,梯杭归上都”,“玉帛”代指各国朝贡之物,“梯杭”指水陆交通,两句写天下各国通过水陆通道向唐朝上都朝贡,展现唐朝与周边国家的频繁往来,体现当时的兴盛局面,呼应首联的中枢地位。“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青陆”指远方,“黄图”指京城,诗句写新罗虽被远方阻隔,却多年来勤于向唐朝朝贡,既点出双方相隔遥远,又突出新罗的忠诚,字里行间带着对其坚持的肯定。“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这两句描绘天地广阔,大地延伸至边际,天空与海隅相连,既写出新罗地理位置的偏远,又暗示尽管相隔遥远,双方仍紧密相连,借壮阔景象传递出包容的外交态度。“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名义国”指重视礼义的国家,诗句说新罗是讲礼义的国家,怎能因山河阻隔而疏远,直接表达对新罗的认可,强调文化认同超越地理距离,情感恳切。“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风教”指中原文化,“典谟”指经典,两句写唐朝使者传扬文化,新罗派人学习经典,展现双方文化交流的双向互动,体现唐与新罗的密切关系,呼应前文的友好氛围。“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这句写新罗在衣冠礼仪上懂得遵礼,在忠信方面知晓尊儒,直接赞扬其对中原文化的践行,从具体行为体现双方的文化共识,使赞美更具依据,也凸显交流的成果。“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诚矣”赞新罗忠诚,“天其鉴”说上天可作证;“贤哉”赞其贤德,“德不孤”指有德者不孤单,既肯定新罗王的品质,又暗含唐朝愿与之交好的态度,情感真挚。“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拥旄”“作牧”指治理一方,“厚贶”指厚礼,“生刍”代指礼物,诗句将双方治理与互赠礼物并提,体现平等友好的关系,传递出对双方持续友好的期许。“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青青志”象征坚贞的志向,“风霜恒不渝”说历经风霜也不会改变,既是对新罗王的勉励,也表达双方友谊经得起考验的愿望,收束全诗,情感坚定。
上一篇:唐·李隆基《送日本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