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n
chéng
nán

朝代:唐作者:杨炯浏览量:1
sài
běi
liáo
yuǎn
chéng
nán
zhàn
xīn
fān
niǎo
jiǎ
zhòu
lín
dòng
shuǐ
hán
shāng
bēi
fēng
chóu
shā
rén
cùn
xīn
míng
bái
qiān
àn
huáng
chén

译文

塞北的征途遥远漫长,城南的战事艰苦辛酸。飘扬的军旗如鸟翼般翻卷,将士的甲胄似鱼鳞般密集。冻结的河水寒冷刺骨,冻伤了战马,悲凉的北风萧瑟呼啸,愁煞了征人。纵然身处绝境,我们的赤心仍可映照白日,千里战场之上,只看见黄尘漫天遮蔽了天光。

逐句剖析

"塞北途辽远":塞北的征途遥远漫长,

# 塞北:北方边疆之地,一般指长城外为塞北。

"城南战苦辛":城南的战事艰苦辛酸。

# 城南:泛指边塞城堡的附近,非确指城的南边。

"幡旗如鸟翼":飘扬的军旗如鸟翼般翻卷,

# 幡:一作幢。垂直悬挂的一种窄长形旗子。

"甲胄似鱼鳞":将士的甲胄似鱼鳞般密集。

# 甲胄:甲是用皮革绳索串联铁叶而成的战衣,即铁甲。胄是战争中戴的防护帽子。

"冻水寒伤马":冻结的河水寒冷刺骨,冻伤了战马,

# 冻水:即冰冷的水。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据传说,古代长城之南有溪坂,上有土窟,中有泉水流出,舀之不竭。汉时将士远征塞北,常饮马于此。这里的冻水泛指河水。

"悲风愁杀人":悲凉的北风萧瑟呼啸,愁煞了征人。

# 悲风:秋风。

"寸心明白日":纵然身处绝境,我们的赤心仍可映照白日,

# 寸心:即心中。

"千里暗黄尘":千里战场之上,只看见黄尘漫天遮蔽了天光。

# 黄尘:飞扬的黄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战城南》是唐代诗人杨炯的五言律诗。诗中先总写塞北征途遥远、城南战事艰辛,接着以“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描绘战场军容,又用“冻水寒伤马”写环境苦寒、“悲风愁杀人”诉征夫愁绪,最后以“寸心明白日”表忠勇之心,“千里暗黄尘”绘战场苍茫。诗人用白描、比喻手法,将环境描写与内心刻画结合,通过边塞战场的艰苦景象,展现将士爱国赤诚。全诗格调雄浑,情感激昂,在苍凉中见悲壮,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杨炯写下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早年杨炯渴望建功立业,在此心态下作出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介绍了塞北辽远之地的艰苦征战场景,描绘了军旗飘扬、甲胄闪亮的军容,以及寒水悲风的恶劣环境。全诗表达了将士们征战的艰辛,更展现出他们爱国的赤诚和必胜的信心。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通过对军旗、甲胄的描写,展现军容的威武。将幡旗比作鸟翼,甲胄比作鱼鳞,是典型的景物描写。通过这些具体的物象,生动展现战场的宏大场面,侧面烘托出军队的昂扬士气与战斗的紧张氛围。侧面描写:“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借边塞严寒的自然环境展开描写。冰冷的河水冻伤战马,悲凉的北风愁煞征人,以恶劣环境侧面烘托出征战的艰苦,同时也体现出战士们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比喻:“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运用比喻,将飘扬的军旗比作展翅的鸟翼,生动展现其猎猎舞动的气势;把士兵的甲胄喻为鱼鳞,凸显装备严整。两个比喻让战场画面鲜活,也暗示出军队的威武与作战的紧张激烈。借景抒情: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借景抒情手法运用巧妙。“千里暗黄尘”描绘出黄沙漫天遮蔽天空的战争场景,渲染出激烈、苍茫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残酷;“寸心明白日”以心中如日的光明,表达将士赤诚报国之心,景与情交织,悲壮中尽显爱国豪情。用典:“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使用用典手法,化用陈琳“水寒伤马骨”和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语句。借典故既写出边塞环境的严酷,又巧妙传达出征人在苦寒中作战的艰辛与思乡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首联“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诗歌开篇便以直白的对仗,迅速将读者带入残酷的战争场景。“塞北”点明地点的偏远荒芜,“辽远”二字瞬间勾勒出塞外的广阔无垠,仿佛能看到征人在茫茫天地间艰难跋涉的身影,为全诗奠定了雄浑壮阔的基调。而“城南战苦辛”则直接道出战争的艰辛,一个“苦”字、一个“辛”字,包含了无数难以言说的伤痛与疲惫,既呼应诗题“战城南”,又暗合汉乐府中战场的惨烈,充满紧张感。颔联“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诗人用生动的比喻,以白描手法细腻刻画战场画面。飘扬的军旗如同鸟儿展翅,在风中猎猎作响,既展现出军队的威严气势,也暗示着战斗的激烈与紧迫;士兵们身上的甲胄,在阳光下闪烁,犹如鱼鳞般密集整齐,凸显出军队的严整有序与装备精良。这两句诗不仅描绘出战场上视觉的震撼,感受到士兵们昂扬的斗志与必胜的信念,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旗帜下奋勇向前、浴血搏杀的英勇姿态。颈联“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笔锋一转,从战场的宏大场面转向对环境与人的刻画。寒冷的河水冻得战马都难以承受,侧面烘托出边塞气候的恶劣,暗示着征人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作战的艰难。“悲风”呼啸而过,发出凄厉的声响,仿佛也在为战争中的苦难而悲鸣,更让征人心中充满忧愁。这里化用前人诗句,将马与人的感受相结合,既写自然环境的严酷,又深入刻画了征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情。尾联“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尾联以一明一暗的强烈对比,将情感推向高潮。“寸心明白日”,战士们的赤诚之心如同明亮的太阳,闪耀着坚定的光芒。即使身处艰苦的战场,面临生死考验,他们心中依然怀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对胜利充满信心,这种信念让他们无所畏惧。而“千里暗黄尘”则描绘出战场的苍茫与惨烈,黄沙漫天,遮天蔽日,渲染出战争的激烈氛围。但在这黑暗的背景下,战士心中的光明愈发耀眼,展现出一种悲壮而崇高的美感,凸显出全诗爱国豪情的主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战城南》为汉铙歌旧题,写来大抵慷慨激昂。

著名文学研究家、南开大学教授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炯《刘生》

下一篇:唐·杨炯《和石侍御山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