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重周游":抑强扶弱的侠客喜欢四处游历,
# 重周游:喜欢四处游历。,侠客:古代称那些急人危难,抑强扶弱的人为侠客。
"金鞭控紫骝":手持金鞭驾驭紫骝骏马在驰骋。
# 紫骝:紫骆客。,控:驾驭。
"蛇弓白羽箭":猿臂拉动蛇弓搭上白羽箭,
# 白羽箭:用白色羽毛做箭羽的箭。,蛇弓:形状弯曲如蛇的弓。
"鹤辔赤茸鞦":鹤羽般的缰绳扬起红色的秋带。
# 赤茸鞦:红色的靴带。茸,同“绒”。,鹤辔:白色的缰绳。鹤,色白如鹤羽。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发迹来南海":为建功立业来到南部边疆,
# 南海:泛指南部边疆。,发迹:指建功立业。
"长鸣向北州":放声长啸奔向北部边地斩杀敌寇。
# 北州:泛指北部边塞。
"匈奴今未灭":如今国家边境有敌人骚扰,
#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散居于大汉南北,过游牧生活,精于骑射。两汉时期经常侵扰汉朝边地,构成汉朝的主要边患。
"画地取封侯":正是立功求裂地封侯的好时候。
# 画地:划分土地,又称裂地。古代划分土地以封爵,故称“画地取封侯”。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紫骝马为载体的五言律诗,描绘了侠客驰骋边疆、奋勇杀敌的英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定的深切期望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 写作手法
烘托:“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首先刻画侠客形象,从武器着笔,其携带蛇弓与白羽箭。《北史·突厥传》记载隋炀帝以桃竹白羽箭赐射匮,称“此事宜速,使急如箭也”,此箭不仅是武器,更暗示当时局势紧张。再写紫骝马的装饰,白色缰绳与毛茸茸的红色佩带,尽显好马配好鞍。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侠客”的豪情壮志,明确“侠客”此行的目的在于报效国家,进而封侯授爵。“匈奴今未灭”这一句,上承“长鸣向北州”,既解释了紫骝马“长鸣”的缘由,又巧妙地照应了开篇“侠客重周游”一句。用典:“蛇弓白羽箭”用到了隋炀帝赐突厥射匮桃竹白羽箭的典故,这一典故暗示了当时局势的紧张,而“鹤辔赤茸秋”未查询到确切与之相关的特定典故,更多是对紫骝马精美装饰的描写。
3. 分段赏析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两句点明侠客的身份与行为。“重”字体现出侠客对周游天下的重视与热衷,展现出其不安于平凡生活、追求自由与冒险的豪迈性情。“金鞭”这一意象,暗示了侠客的身份不凡,金鞭不仅是一种驾驭马匹的工具,更象征着侠客的力量与地位。“控紫骝”则生动地描绘出侠客骑术高超、驾驭骏马的潇洒姿态,“紫骝”是一种名贵的马,为侠客的形象增添了几分英武与高贵。“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两句细致地刻画了侠客的装备。“蛇弓”与“白羽箭”,从武器方面展现出侠客的精良配备,蛇形的弓、白色的羽毛箭,给人一种精致且具有杀伤力的感觉,暗示了侠客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鹤辔”和“赤茸鞦”,“鹤辔”可能暗示缰绳的精美,“赤茸鞦”描绘出马具的色泽与质地,红色的茸毛装饰着马具,一方面表现出侠客装备的精致华丽,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烘托出侠客的不凡身份与潇洒气质。“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两句写出侠客的行动轨迹。“发迹”一词表明侠客开始踏上行程,从南海而来,“南海”在唐代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暗示侠客来自远方,有着丰富的经历或者远大的抱负。“长鸣向北州”,“长鸣”是骏马嘶鸣,这里既写出骏马的昂扬状态,也仿佛是侠客内心壮志的呼喊,向着北州前行,北州可能是侠客的目标所在,也许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体现出侠客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两句点明侠客的志向。“匈奴今未灭”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边疆存在外敌威胁,国家安全面临挑战,这一句将侠客的个人行为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画地取封侯”则表达出侠客渴望建立功勋、获取封侯的壮志豪情,在国家面临外敌的情况下,侠客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边疆建功立业,以获得荣耀与地位,体现出侠客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使整首诗的格调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似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气呵成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笔力雄健似剑,力透纸背,于跌宕起伏间,精心雕琢出一位意气风发的侠客形象。他身姿挺拔地骑在紫骝骏马之上,英姿飒爽仿若划破黑夜的一道闪电,壮志豪情在眉眼间肆意流淌,仿佛整个天地都装不下他的梦想。他如无畏的苍鹰,走南闯北,在广袤的天地间追寻着心中的理想。他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如熊熊燃烧的烈火,炽热而浓烈,照亮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而那战马,不仅仅是他忠实的伙伴,更是他英雄气概的承载者。它蹄下飞扬的尘土,仿佛是少年对战争困苦与生死安危的蔑视;它奔腾不息的姿态,恰似少年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在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位翩翩少年的意气风发,感受到他那如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他,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是时代精神最完美的写照,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此(按指前四句)六朝遗韵,辏砌少气格,后四句迥异矣。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
# 亦是怀才思奋之意,机神玄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上一篇:唐·杨炯《和崔司空伤姬人》
下一篇:唐·杨炯《送梓州周司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