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ú

朝代:唐作者:杨炯浏览量:1
xiá
zhòng
zhōu
yóu
jīn
biān
kòng
liú
shé
gōng
bái
jiàn
pèi
chì
róng
qiū
lái
nán
hǎi
cháng
míng
xiàng
běi
zhōu
xiōng
jīn
wèi
miè
huà
fēng
hóu

译文

抑强扶弱的侠客喜欢四处游历,手持金鞭驾驭紫骝骏马在驰骋。猿臂拉动蛇弓搭上白羽箭,鹤羽般的缰绳扬起红色的秋带。为建功立业来到南部边疆,放声长啸奔向北部边地斩杀敌寇。如今国家边境有敌人骚扰,正是立功求裂地封侯的好时候。

逐句剖析

"侠客重周游":抑强扶弱的侠客喜欢四处游历,

# 重周游:喜欢四处游历。,侠客:古代称那些急人危难,抑强扶弱的人为侠客。

"金鞭控紫骝":手持金鞭驾驭紫骝骏马在驰骋。

# 紫骝:紫骆客。,控:驾驭。

"蛇弓白羽箭":猿臂拉动蛇弓搭上白羽箭,

# 白羽箭:用白色羽毛做箭羽的箭。,蛇弓:形状弯曲如蛇的弓。

"鹤辔赤茸鞦":鹤羽般的缰绳扬起红色的秋带。

# 赤茸鞦:红色的靴带。茸,同“绒”。,鹤辔:白色的缰绳。鹤,色白如鹤羽。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

"发迹来南海":为建功立业来到南部边疆,

# 南海:泛指南部边疆。,发迹:指建功立业。

"长鸣向北州":放声长啸奔向北部边地斩杀敌寇。

# 北州:泛指北部边塞。

"匈奴今未灭":如今国家边境有敌人骚扰,

#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散居于大汉南北,过游牧生活,精于骑射。两汉时期经常侵扰汉朝边地,构成汉朝的主要边患。

"画地取封侯":正是立功求裂地封侯的好时候。

# 画地:划分土地,又称裂地。古代划分土地以封爵,故称“画地取封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紫骝马》是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描绘侠客与骏马的英武形象,后四句抒发侠客豪情壮志。全诗笔力雄健、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刻画了骑着紫骝马即将奔赴战场、期盼君王封侯加禄的“侠客”形象,展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与理想,寄托了诗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 年),杨炯赴京参加制举考试,凭借自身的学识与才能,顺利补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此后,因其出众的才华得到中书侍郎薛元超的举荐,仕途步步高升,历经数次升迁,最终担任詹事司直,并兼任崇文馆学士。这一时期,杨炯在仕途上较为顺遂,身心处于相对舒畅的状态。综合各方面因素考量,这首诗极有可能创作于这一阶段。从其内容来看,诗歌以细腻而深沉的笔触,抒发了杨炯内心深处对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紫骝马为载体的五言律诗,描绘了侠客驰骋边疆、奋勇杀敌的英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定的深切期望以及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2. 写作手法

烘托:“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秋。"首先刻画侠客形象,从武器着笔,其携带蛇弓与白羽箭。《北史·突厥传》记载隋炀帝以桃竹白羽箭赐射匮,称“此事宜速,使急如箭也”,此箭不仅是武器,更暗示当时局势紧张。再写紫骝马的装饰,白色缰绳与毛茸茸的红色佩带,尽显好马配好鞍。直抒胸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侠客”的豪情壮志,明确“侠客”此行的目的在于报效国家,进而封侯授爵。“匈奴今未灭”这一句,上承“长鸣向北州”,既解释了紫骝马“长鸣”的缘由,又巧妙地照应了开篇“侠客重周游”一句。用典:“蛇弓白羽箭”用到了隋炀帝赐突厥射匮桃竹白羽箭的典故,这一典故暗示了当时局势的紧张,而“鹤辔赤茸秋”未查询到确切与之相关的特定典故,更多是对紫骝马精美装饰的描写。

3. 分段赏析

“侠客重周游,金鞭控紫骝”两句点明侠客的身份与行为。“重”字体现出侠客对周游天下的重视与热衷,展现出其不安于平凡生活、追求自由与冒险的豪迈性情。“金鞭”这一意象,暗示了侠客的身份不凡,金鞭不仅是一种驾驭马匹的工具,更象征着侠客的力量与地位。“控紫骝”则生动地描绘出侠客骑术高超、驾驭骏马的潇洒姿态,“紫骝”是一种名贵的马,为侠客的形象增添了几分英武与高贵。“蛇弓白羽箭,鹤辔赤茸鞦”两句细致地刻画了侠客的装备。“蛇弓”与“白羽箭”,从武器方面展现出侠客的精良配备,蛇形的弓、白色的羽毛箭,给人一种精致且具有杀伤力的感觉,暗示了侠客具备强大的战斗能力。“鹤辔”和“赤茸鞦”,“鹤辔”可能暗示缰绳的精美,“赤茸鞦”描绘出马具的色泽与质地,红色的茸毛装饰着马具,一方面表现出侠客装备的精致华丽,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烘托出侠客的不凡身份与潇洒气质。“发迹来南海,长鸣向北州”两句写出侠客的行动轨迹。“发迹”一词表明侠客开始踏上行程,从南海而来,“南海”在唐代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暗示侠客来自远方,有着丰富的经历或者远大的抱负。“长鸣向北州”,“长鸣”是骏马嘶鸣,这里既写出骏马的昂扬状态,也仿佛是侠客内心壮志的呼喊,向着北州前行,北州可能是侠客的目标所在,也许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体现出侠客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匈奴今未灭,画地取封侯”两句点明侠客的志向。“匈奴今未灭”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边疆存在外敌威胁,国家安全面临挑战,这一句将侠客的个人行为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画地取封侯”则表达出侠客渴望建立功勋、获取封侯的壮志豪情,在国家面临外敌的情况下,侠客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边疆建功立业,以获得荣耀与地位,体现出侠客强烈的爱国情怀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使整首诗的格调得到升华。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似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一气呵成地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之中。笔力雄健似剑,力透纸背,于跌宕起伏间,精心雕琢出一位意气风发的侠客形象。他身姿挺拔地骑在紫骝骏马之上,英姿飒爽仿若划破黑夜的一道闪电,壮志豪情在眉眼间肆意流淌,仿佛整个天地都装不下他的梦想。他如无畏的苍鹰,走南闯北,在广袤的天地间追寻着心中的理想。他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如熊熊燃烧的烈火,炽热而浓烈,照亮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而那战马,不仅仅是他忠实的伙伴,更是他英雄气概的承载者。它蹄下飞扬的尘土,仿佛是少年对战争困苦与生死安危的蔑视;它奔腾不息的姿态,恰似少年冲破一切艰难险阻的勇气。在诗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位翩翩少年的意气风发,感受到他那如海潮般澎湃的激情。他,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是时代精神最完美的写照,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按指前四句)六朝遗韵,辏砌少气格,后四句迥异矣。

明代顾璘《批点唐音》

# 亦是怀才思奋之意,机神玄超。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杨炯《和崔司空伤姬人》

下一篇:唐·杨炯《送梓州周司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