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幛倚丹田":青山环绕着曾经的道观,
"荒凉数百年":它已荒凉了数百年。
"独知小山桂":只有那小山上的桂树,
"尚识大罗天":还记得曾经的大罗天仙境。
"药败金炉火":炼丹的金炉火已熄灭,
"苔昏玉女泉":药物失效,玉女泉被青苔覆盖,显得昏暗。
"岁时无壁画":道观里常年不见壁画,
"朝夕有阶烟":台阶上却整日烟雾缭绕。
"花柳三春节":正值三春时节,
"江山四望悬":外面花柳繁茂,江山辽阔。
"悠然出尘网":我心境悠然,决定摆脱尘世束缚,
"从此狎神仙":从此与神仙相伴。
“初唐四杰”之一
杨炯(650~693?),唐代诗人。华阴(今属陕西)人。上元三年应制举,补校书郎,后历任太子詹事、崇文馆直学、梓州司法参军。约如意元年出为盈川令卒,世称杨盈川。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其边塞诗气势较盛,风格豪放,善五律,写边塞征战生活,饱含建功立业壮志。此外,也有闺怨诗、山水诗、送别诗等不同题材作品。虽有些作品未能尽脱绮艳之风,但仍有较高成就。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多为骈体,骈文格调雄厚沉着,其中《王子安集序》最为世所传诵。代表作品有《从军行》《出塞》《紫骝马》等。著有《盈川集》。
1. 分段赏析
首联“青幛倚丹田,荒凉数百年”,诗人开篇便点明了道观的位置与现状。“青幛”描绘出道观所处环境的清幽,青山环绕,仿佛给道观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屏障;而“丹田”则点明此地为道家修炼之所。然而,“荒凉数百年”却笔锋一转,将读者从美好的想象中拉回现实,原来这座道观已荒废了数百年之久,岁月的侵蚀让它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只留下一片荒芜,奠定了全诗凄凉、沧桑的基调。颔联“独知小山桂,尚识大罗天”,诗人在这片荒芜中发现了依然挺立的小山桂,它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还记得曾经道观中所供奉的大罗天仙境。这里“小山桂”与“大罗天”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现实中眼前的微小植物,一个是象征着道家仙境的宏大概念,通过这种对比,更凸显出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颈联“药败金炉火,苔昏玉女泉”,进一步描绘道观内部的衰败。曾经用于炼丹的金炉,如今炉火已灭,药物也已失效,表明昔日的炼丹活动早已停止;而玉女泉边,青苔丛生,使得泉水都显得昏暗不明,往日的清澈与生机不复存在。这两句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细腻地展现了道观的荒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与无情。尾联“花柳三春节,江山四望悬。悠然出尘网,从此狎神仙”,诗人将目光从道观内部转向道观外的世界。此时正值三春时节,外面花柳繁茂,江山如画,然而诗人却无心欣赏这美景,因为他已“悠然出尘网”,决定从此摆脱尘世的纷扰,与神仙为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厌倦和对神仙境界的追求,是全诗情感的升华。
上一篇:唐·杨炯《送郑州周司空》
下一篇:唐·杨炯《和崔司空伤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