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uì
xuě

朝代:唐作者:高骈浏览量:2
liù
chū
fēi
huā
shí
zuò
kàn
qīng
zhú
biàn
qióng
zhī
jīn
hǎo
shàng
gāo
lóu
wàng
gài
jìn
rén
jiān
è

译文

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时,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逐句剖析

"六出飞花入户时":雪花飘舞着飞入了窗户时,

# 花:雪花。,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

"坐看青竹变琼枝":我正坐在窗前,看着青青的竹枝因雪覆盖而似白玉一般。

# 琼枝:形容积满雪花的竹枝像精美的白玉条一样。琼,美玉。,青竹:一作“修竹”。

"如今好上高楼望":此时正好登上高楼去远望,

# 望:一作“看”。,好:正好。,如今:一作“逡巡”。

"盖尽人间恶路岐":那人世间一切险恶的岔路都被大雪覆盖了。

# 岐:岔路。一作“歧”。,人间恶路:实指人世间的邪恶、污浊。,盖:覆盖。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对雪》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诗人静坐窗前,目睹雪花如六出飞花般轻盈地飘进屋内,目光转向窗外,那原本翠绿的青竹,在雪花的轻抚下,渐渐幻化成洁白无瑕的琼枝,让周遭的一切都明亮纯净起来。而后,诗人想到,此刻若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展现在眼前的,将会是一个坦荡无垠、洁白纯净的世界。整首诗节奏舒缓,借景抒怀,通过对雪花洁白、晶莹特质的描绘,以及其似乎能荡涤邪恶的联想,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雪花的由衷喜爱,以及渴望扫除恶浊、不平之事的崇高志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大将军、诗人

高骈(821?~887),唐末大将军、诗人。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出身禁军将领世家,一生仕宦显达,历任安南都护、剑南西川节度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曾镇压黄巢起义军,但后期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后为部将毕师铎囚杀。高骈能诗善书。其诗多言志抒怀,有豪纵之气,无纤弱僻涩之习。《唐诗纪事》评为“雅有奇藻”。又善书法。《塞上曲二首·二年边戍绝》《风筝》《山亭夏日》等诗为传诵之作。著有《高骈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高骈身为晚唐时期的著名将领,长期戍守边关,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多次成功抵御党项、西蕃等外敌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声名远扬。他不仅在军事领域成绩斐然,还颇具文学与艺术天赋,似乎继承了其祖高崇文的才情,擅长作诗与书法。《对雪》这首诗,创作于高骈的青年时期,是他欣赏飘入庭院的雪花时所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诗中借雪景寄托情感,既描绘了美丽的雪景,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人间丑恶现象的批判,抒发了对一个没有丑恶、充满纯洁美好的世界的向往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将雪花比作“六出飞花”,形象地写出雪花的形状;把被雪覆盖的青竹比作“琼枝”,生动地描绘出雪后青竹洁白如玉的姿态,使雪景更加形象可感。联想:“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一句,诗人由雪覆大地之景,自然联想到人间的“恶路岐”,借雪盖“恶路岐”的期盼,表达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借景抒情:诗人描绘雪花纷飞、青竹变琼枝的雪景,营造出清新美好的氛围,借此抒发对美好境界的向往。“盖尽人间恶路岐”一句,表面写雪覆盖道路,实则借雪表达对消除人间丑恶现象的期盼,情景交融,情感表达含蓄而深刻。

3. 分段赏析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诗人专注于雪景描绘,尽显细腻笔触。“六出飞花入户时”,诗人以独特视角,将雪花比作“六出飞花”,这一比喻不仅源于对雪花六角形状的精准把握,更像是诗人在静静观赏雪花飘入屋内瞬间的细致捕捉,赋予雪花灵动轻盈之态。紧接着“坐看青竹变琼枝”,诗人的目光从屋内转向户外,“坐看”二字,勾勒出诗人悠然临窗的姿态,耐心地见证着青竹在雪花覆盖下逐渐变身琼枝的奇妙过程。此句生动展现了雪落竹枝,青竹渐渐被洁白包裹,挂满雪挂的美妙景象,同时细腻传达出诗人观赏时内心的惊叹与沉醉,以舒缓节奏和细腻笔法,呈现出自然景色的微妙变化,为后文抒情巧妙铺垫。“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诗人在此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愿望,盼望着雪能够下得更大,从而将人间所有崎岖难行、暗藏险恶的道路全部覆盖。这看似简单的愿望,实则蕴含着对世事的深刻洞察与感慨。它让人不禁联想到现实社会的严峻、世间的种种污秽以及人生道路上的重重艰险,充分反映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尽管白雪在现实中无力真正掩盖人世罪恶,但诗人却执着地期望它能“盖尽人间恶路岐”,这一情感表达,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渴望扫除世间一切丑恶,构建一个纯净、至善至美世界的美好愿景。此联由自然雪景延伸至社会现实,巧妙化用“行路难,多歧路”之意,不仅饱含哲理,更深刻彰显诗人对理想世界的不懈追求。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结构精巧,先景后情,前两句雪景描绘为后两句抒情奠定基础,后两句抒情赋予前两句雪景以深刻内涵,真正做到情由景生,景因情染。诗人对雪的细致刻画,不仅展现了雪的外在美,更借此表达出对至善至美境界的深层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前两句虽然扣题,但尚属平平之笔,出彩的是后两句尤其是结句:人间尚有许多不平与险恶,有赖雪来填补和遮盖。全诗如此收束,出人意表而又言约意丰。

诗歌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元洛《一日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韩偓《残春旅舍》

下一篇:唐·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