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
dōng
yǐn

朝代:唐作者:杜牧浏览量:2
huái
yáng
duō
bìng
ǒu
qiú
huān
xiù
qīn
shuāng
zhú
pán
xià
huā
duī
xuě
míng
nián
shuí
píng
lán
gān

译文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逐句剖析

"淮阳多病偶求欢":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

# 求欢:指饮酒。,淮阳多病:用汉代汲黯自喻。

"客袖侵霜与烛盘":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 与:对,向。,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

"砌下梨花一堆雪":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

# 砌:台阶。

"明年谁此凭阑干":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 阑干:即栏杆。,谁此:谁人在此。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初冬夜饮》由唐代诗人杜牧创作。主题围绕诗人在初冬寒夜的感怀。诗中开篇以“淮阳多病偶求欢”自比汲黯,道出因直言被贬而借酒浇愁。接着“客袖侵霜与烛盘”描绘出在霜夜独饮的孤寂。后两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借雪景引发对自身漂泊不定的感慨。写作手法上,用典、借景抒情相结合。前两句叙事抒情,后两句借景升华情感。全诗格调沉郁,生动展现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体现杜牧诗歌含蓄深沉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诗人杜牧因刚直敢言,屡次进谏,多次遭流放。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四十岁的他受宰相李德裕排挤,先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任池州、睦州等地。在睦州期间,他面对仕途不顺,内心愤懑,为抒发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写下《初冬夜饮》。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诗人在初冬寒夜中独自饮酒的场景,体现出诗人孤独寂寞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忧伤凄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无法施展自身才华的惆怅苦闷之情。

2. 写作手法

用典:“淮阳多病偶求欢”,以汲黯自比,暗示自己因耿介直言被排斥出京,委婉表达内心愤懑。借景抒情:“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描绘阶下如梨花般的积雪,借景抒发身世飘零、仕途不顺的感慨,情因景生,意蕴丰富。细节描写:“客袖侵霜与烛盘”,“侵霜”这一细节,既点明寒冬,又暗示心境孤寒,“客袖”体现乡思,总括游宦生涯的辛酸。反问:“明年谁此凭阑干”以反问收束,由眼前景联想到未来命运,“谁此”二字凝聚对漂泊无定的悲慨。

3. 分段赏析

“淮阳多病偶求欢”,此句为全诗开篇,诗人以汲黯自比。汲黯曾因忠直敢谏,多次遭贬,杜牧借此暗示自身因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境遇。“偶求欢”中“欢”指代酒,暗扣诗题“饮”字,深刻表明诗人愁思郁积于心,难以排解,只能在这寒夜借酒消愁,暂求片刻慰藉,语意沉痛却措辞委婉,奠定了全诗忧伤抑郁的基调。​“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发诗人客居他乡的失意情怀。寒冬岁末,诗人独自秉烛而饮,形单影只,自伤身世,心中的愤懑无处倾诉,更觉寂寞悲凉。“霜”字既点出“初冬”时节,又暗示诗人内心的孤寒。“客袖”体现思乡之切,“侵霜”更添漂泊迁徙之苦,短短四字,道尽多年游宦生涯的辛酸。“烛盘”则与诗题“夜饮”紧密关联,生动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独自饮酒、孤寂苦闷的诗人形象。​“砌下梨花一堆雪”,诗人独酌未能释怀,于是罢酒凭栏。此时只见朔风呼啸,暮雪纷纷,阶下积雪宛如洁白的梨花堆簇。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茫茫夜雪加深了诗人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感慨,其孤独凄凉之感愈发浓烈,为尾句的情感抒发蓄势。​“明年谁此凭阑干”,这一反问,凝聚了诗人诸多复杂情感。其中有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困苦,有对故园的深切思念,有仕途坎坷、不被重用的愤慨,更有壮志难酬的隐痛。以问句收尾,与前文三个陈述句相互映衬,使诗歌节奏跌宕起伏,余韵悠长,令人深思,尽显杜牧诗歌“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

4. 作品点评

《初冬夜饮》写作特色鲜明,用典巧妙,借景抒情自然流畅,细节描写细腻入微。在杜牧诗作中,此诗以沉郁的风格,展现其怀才不遇的心境,是研究其诗歌创作及人生经历的重要篇章。“明年谁此凭阑干”一句,更是以反问强化情感,成为全诗亮点,体现出杜牧诗歌含蓄深沉、意味深长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阑一林雪,人生宥得几清明?”陆放翁谓东坡此诗本杜牧之“砌下梨花一堆赏,明年谁此凭栏干”。

明俞弁《逸老堂诗话》

# 淮南雷夜,小饮一杯,聊遣客中情况,玉砌飞花,哲娱此夕。明岁之倚栏吟赏者,知属何人?杜少陵诗:“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张梦晋诗:“高楼明月清歌夜,此是生平第几回?”明知胜会不常,未免有情难遣。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汪遵《密县》

下一篇:唐·韩偓《残春旅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