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绣衣吏":你曾是天子身边的绣衣御史,
"东吴美退居":如今在东吴退隐的生活令人称羡。
"有园同庾信":拥有的园林可与庾信的别业媲美,
"避事学相如":避世隐居的姿态恰似学司马相如。
"兰畹晴香嫩":晴日里兰圃的花香鲜嫩清逸,
"筠溪翠影疏":竹溪旁翠绿的影子疏朗有致。
"江山九秋后":此时正值深秋时节,眼前的江山,
"风月六朝余":六朝遗韵般的风月依旧留存。
"锦帙开诗轴":你打开锦缎包裹的书套,细细欣赏诗卷,
# 帙:一作笥,一作肆。
"青囊结道书":系上青布囊袋整理道家典籍。
"霜岩红薜荔":经霜的岩石上爬满红色薜荔,
"露沼白芙蕖":带露的池沼里开着白色芙蕖。
"睡雨高梧密":细雨中高挺的梧桐枝叶浓密,
"棋灯小阁虚":小阁楼里棋灯相伴虚空静谧。
"冻醪元亮秫":你像陶渊明用秫米酿造美酒一样,品尝着自酿的冻醪,
"寒鲙季鹰鱼":又如同张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而辞官归乡,享用着寒天的鲙鱼。
"尘意迷今古":你已不再被尘世的杂念所困扰,对今古的变迁也看得淡然,
"云情识卷舒":心境如浮云般懂得卷舒自如。
"他年雪中棹":期待在未来的某个雪天,我乘着小船找你,
"阳羡访吾庐":前往阳羡,到你那隐居的庐舍拜访你。
# 阳羡访吾庐:旧注:于义兴县,近有水榭。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赠别诗。全诗四十句层层铺展,描绘友人许七弃官归隐江南的生活画卷。既表达对友人的深情牵挂,又呼应诗人自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将赠别之情与出世之思熔铸于诗。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等,用“兰”“筠”“芙蕖”等象征君子之风,隐喻超脱心境。用典:本诗用典突出,如“冻醪元亮秫”源自陶渊明(字元亮)的事迹。陶渊明为彭泽令时,曾下令“种秫(高粱)百亩,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以种秫酿酒、归隐田园象征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以陶渊明种秫酿酒的典故,写许七侍御归隐后以酒自娱的生活。也以陶渊明的隐逸形象类比许七,暗示其如陶潜般在酒与田园中寻得真趣。对偶:“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中“兰畹”对“筠溪”,“晴香”对“翠影”,“嫩”对“疏”,词性、结构工整。暗示许七侍御弃官后的心境如自然般澄明。
3. 分段赏析
开篇“天子绣衣吏,东吴美退居”直接点明许七曾为朝廷官员,如今在东吴退隐,“美”字流露诗人对其退居生活的赞赏。“有园同庾信,避事学相如”借庾信、司马相如的典故,将友人的园林比作庾信的居所,言其避世态度似相如,暗赞其隐居志趣的高雅。“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描绘晴日里兰园香气清新、竹溪翠影稀疏的景致,用“嫩”“疏”等字凸显环境的清幽雅致。“江山九秋后,风月六朝余”将时间定格在深秋,写江山风月承载着六朝遗韵,营造出悠远的历史氛围与自然之美。“锦帙开诗轴,青囊结道书”刻画友人打开锦缎书套赏诗、系上青囊整理道书的细节,展现其文人雅趣与对道家思想的亲近。“霜岩红薜荔,露沼白芙蕖”以“红薜荔”“白芙蕖”的色彩对比,描绘经霜岩石与带露池沼的美景,画面清新明丽。“睡雨高梧密,棋灯小阁虚”写雨中梧桐浓密、小阁里棋灯相伴的场景,透出闲适静谧的生活气息。“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借陶渊明种秫酿酒、张翰因思鲈鱼辞官的典故,将友人的生活与古代隐士联系,赞其生活的随性与品格的高洁。“尘意迷今古,云情识卷舒”转而写友人的心境,言其尘世之念已迷于今古变迁,心境如浮云般知晓卷舒之道,尽显超脱通达。结尾“他年雪中棹,阳羡访吾庐”以想象他日乘舟踏雪拜访友人的场景作结,既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又暗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此诗堪称杜牧五言古诗成熟风格的作品。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其“熔裁工致,气韵清拔”,尽显艺术功力。诗中“尘意迷今古”一句,被清人冯集梧注解为“勘破宦海沉浮之眼”,与杜牧《旅宿》中“断雁警愁眠”的意境遥相呼应,皆含人生感悟。现代研究表明,诗中阳羡(今江苏宜兴)的运用,与《题宜兴茶山》共同构建起杜牧江南书写的坐标,丰富了其地域文学表达。
上一篇:唐·杜牧《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