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南与北":人世茫茫,有形的道路虽直,
"道直事难谐":而无形的世路却如此曲折。
# 谐:和谐,妥善。
"榆荚钱生树":榆树上生出了榆钱儿,
# 榆荚:榆树的果实,俗称榆钱,形状像很小的铜钱。
"杨花玉糁街":像碎裂玉籽的杨花飘落在大街上。
# 糁:饭粒,米或谷物磨碎后的粒状物。这里用作动词,是说杨花飘飞像玉米粒一般撒满大街。
"尘萦游子面":离家远行的游子啊,满面风尘,
"蝶弄美人钗":美丽的蝴蝶盘旋于美人发间钗头。
"却忆青山上":然而我却更加怀念旧时青山之上,
"云门掩竹斋":云门半掩的竹中书斋。
# 云门:云门寺,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附近),是唐时著名寺院。这里借指李白青年读书之地匡山大明寺。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至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李白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被后人誉为“诗仙”。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色彩,是屈原以来最具有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达到了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有《李太白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春感》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感怀诗。诗的首联“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点明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大道虽直,但人事却难以如意。接下来的两联“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通过描写早春的景象,如榆荚、杨花、风尘、蝴蝶等,展现了闹市中的喧嚣与纷乱,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扰。最后,“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以青山古寺的宁静生活为归宿,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反映了李白早年在成都的经历,可能因为一些不如意的小事,他对大都市的世态炎凉产生了反感。
2. 写作手法
对比:诗人通过对比“茫茫南与北”的辽阔与“道直事难谐”的无奈,突出了人生道路的曲折与矛盾。比喻:“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运用比喻,将榆荚比作铜钱,杨花比作玉屑,生动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拟人:“蝶弄美人钗”运用拟人,赋予蝴蝶以人的情感,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性。寓情于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细节的描写,“尘萦游子面”和“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将内心的孤独、失落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巧妙地融入其中。双关:诗中“榆荚钱生树”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希望破灭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茫茫南与北,道直事难谐。”首联以“茫茫南与北”开篇,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地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道直事难谐”则暗示了诗人虽坚守正道,但现实却充满坎坷,难以顺遂。此联为全诗奠定了基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颔联:“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颔联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榆荚如铜钱般挂在树上,杨花如玉屑般洒满街道,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的景象,但“钱生树”“玉糁街”也隐含着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颈联:“尘萦游子面,蝶弄美人钗。”颈联转入对人物的描写。“尘萦游子面”描绘了游子风尘仆仆的面容,暗示其旅途的艰辛;“蝶弄美人钗”则以蝴蝶绕着美人发钗飞舞的画面,表现出一种闲适与美好。此联通过对比,突出了游子的孤独与美人的闲适,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尾联:“却忆青山上,云门掩竹斋。”尾联以回忆作结,诗人怀念起青山上的竹斋,云门掩映,显得格外清幽。此联通过回忆隐逸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世纷扰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怅惘。
上一篇:唐·李白《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下一篇:唐·韦应物《燕李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