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ī
èr
shí
sān
shǒu
shí
liù

朝代:唐作者:李贺浏览量:1
táng
jiàn
zhǎn
suí
gōng
quán
máo
shǔ
tài
zōng
xián
jīn
jiǎ
zhòng
qiě
zhuō
piāo
fēng

译文

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骏马拳毛䯄归属英主唐太宗。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逐句剖析

"唐剑斩隋公":李唐将领挥剑斩了隋朝的大公,

# 隋公:原是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时的爵号,这里代指骑过骏马拳毛的隋朝高级将领。,唐剑:唐朝的宝剑,这里喻指灭隋战争中以李世民为首的军事武装。

"拳毛属太宗":骏马拳毛䯄归属英主唐太宗。

# 拳毛:指拳毛䯄,唐太宗李世民在灭隋战争中所获的骏马。此马后被雕刻成石像,成为著名的“昭陵六骏”之一。

"莫嫌金甲重":不要嫌自己披挂的铠甲沉重,

# 金甲:指披在战马身上的铠甲。

"且去捉飘风":飞驰时可以追捕那迅疾的旋风。

# 飘风:迅疾的旋风。飘:一作“旋”,一作“飙”,一作“𩘶”。王琦注:“《说文》:飘风,回风也。盖风之回旋至疾速者。捉飘风即追风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为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开篇前两句巧用典故,点明骏马在政治、军事舞台上的关键地位,暗示其助力统治者成就霸业的非凡作用。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骏马自身,即便身披沉重金甲,依然毫无惧色,奋勇向前追逐疾风,尽显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整首诗篇幅虽短,却蕴含深厚历史底蕴,字里行间流淌出诗人渴望像骏马一样,在时代浪潮中建功立业、一展身手的壮志雄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著名诗人,“诗鬼”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仕途偃蹇,仅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不应进士科考试。世称李昌谷、李长吉。后世称李贺为“诗鬼”,其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李贺的诗长于乐府,多表现人生不得意的悲愤,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现实,也有所揭露、讽刺。又因其多病早衰,生活困顿,于世事沧桑、生死荣枯,感触尤多。善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诗境,在中唐时代独树一帜,严羽《沧浪诗话》称为“李长吉体”。代表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秦王饮酒》等。有《昌谷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隶属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六首。李贺身为唐室宗孙,为郑王李亮后裔,只是随着岁月流逝,他这一脉早已被皇家遗忘,家境败落,蛰居山坡,门可罗雀,粗茶淡饭都难以为继,生活极为清苦。李贺虽才华过人,勤勉苦读,年少便诗名远扬,然而因无人举荐,始终得不到赏识,无奈被困于社会底层。满心忧愤的他,由此创作了这组诗。这组诗通常被视作非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完成之作,不过吴企明在《李贺集》中提出,其创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恰逢马年,诗人心潮澎湃,灵感突发,一挥而就写下这组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前两句用典展现骏马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后两句描绘马不惧金甲重勇逐疾风之态,借马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诗简短且具历史韵味。

2. 写作手法

用典:首句“唐剑斩隋公”运用历史典故,以唐剑指代唐朝的武装力量,隋公象征隋朝统治者,简洁地展现了朝代更迭的重大历史变革,为后文引出骏马“拳毛”铺垫背景,借历史的厚重感赋予诗作深度。

3. 分段赏析

“唐剑斩隋公”:此句以简洁有力的笔触拉开历史序幕,一个“斩”字,干脆决绝,展现出朝代更迭的激烈与迅猛。唐剑象征着新兴的李唐政权,隋公指代隋朝统治者,意味着唐朝推翻隋朝统治这一重大历史转折,饱含历史的沧桑巨变之感,短短五字,却有着千钧之力,开启了对过往风云变幻的追溯。“拳毛属太宗”:紧承上句,聚焦于名马“拳毛”归属太宗这一细节。拳毛是一匹宝马,它的易主象征着权力的交接与传承,从隋朝落入唐太宗囊中,侧面反映出太宗的雄才大略,不仅能夺得天下,还能将象征武力、荣耀的宝马收归麾下,为己所用,展现出唐朝开国之初的蓬勃气象与王者风范。“莫嫌金甲重”:笔锋一转,由历史叙事进入对将士心理的刻画。“莫嫌”二字,以劝诫口吻,道出战士们身着厚重金甲的不易,在战场上身负重量,却不能有丝毫懈怠,暗示了战争的艰辛残酷,同时也是对战士坚韧精神的一种激励,让读者仿佛看到那些身着重甲、毅然前行的身影。“且去捉旋风”:此句在前句铺垫基础上,将豪情推向高潮。“且去”尽显豪迈之气,鼓励将士勇往直前;“捉旋风”运用夸张手法,把无形的狂风当作可捕捉的猎物,意味着战士们在战场上要像追逐、擒获狂风一样,去冲锋陷阵、建功立业,以无畏的勇气挑战强大未知,展现出诗人对英勇奋战、锐意进取精神的歌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马诗二十三首各有寓意,随在读者会心,毋庸强解。唯章法似无伦次,然长吉于此不甚理会。

清黎简《李长吉集》

# 《马诗》二十三首,首首寓意,然未始不是一气盘旋,分合观之,无往不可。

清姚文燮《昌谷集注》

# 此二十三首,乃聚精会神,伐毛洗髓而出之,造意撰辞,犹有老杜诸作之未至者。率处皆是炼处,有一字手滑耶?五绝一体,实做尤难。四唐唯一老杜,此亦摭实似之;而沉着中飘萧,亦似之。

清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 《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或惜,大抵于所闻见之中各有所比,言马也而意初不在马矣。又每首之中皆有不经人道语。人皆以贺诗为怪,独朱子以贺诗为巧。读此数章,知朱子论诗真有卓见。

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二十二)》

下一篇:唐·李贺《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其十三 闰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