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大和三年":在大和三年这一年,
# 大和:唐文宗年号(827—835),也作太和。
"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我辅佐曾经的吏部侍郎沈公任江西观察使的幕府供职,
# 幕:幕府,将军的府署。,吏部沈公:沈传师,字子言,吴(今江苏苏州)人,大和(太和)二年(年)以尚书右丞出为江西观察使,曾召杜牧为幕僚。大和(太和)九年(年)死于吏部侍郎任上,故称吏部沈公。,佐:辅佐
"好好年十三":那时张好好十三岁,
"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刚因为会唱歌而被编入乐籍。
# 乐籍:乐部的名册。古时官伎隶属于乐部。
"后一岁":过了一年,
"公移镇宣城":沈公改官宣歙观察使,
# 移镇宣城:沈传师于大和(太和)四年(年)九月调任宣歙观察使。
"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又把张好好带去安排在宣城乐籍。
"后二岁":又过了两年,
"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张好好被沈公弟弟著作郎沈述师以双鬟的年纪纳为姬妾。
# 双鬟:将头发盘曲绕成环状,挽成双髻,为年少女子的常见发型。一说指一千万钱。,沈著作: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字子明,大概曾任著作郎或者著作佐郎,故称。
"后二岁":再后两年,
"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我在洛阳东城重又见到张好好,
"感旧伤怀":感念旧时情境,伤痛万分,
"故题诗赠之":就写了这首诗送给他。
"君为豫章姝":您是南昌的佳丽人,
# 姝:美女。,豫章:郡名,即洪州,治所在今江西南昌。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即驻于此地。
"十三才有余":当年十三岁多一点。
"翠茁凤生尾":像嫩绿凤尾刚生芽,
# 凤生尾:植物,当即凤尾竹。,茁:生长。
"丹脸莲含跗":像晕红莲花还含苞。
# 跗:花萼的基部。
"高阁倚天半":高阁依在半天里,
# 高阁:指滕王阁,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所建,旧址在江西新建县西章江门上,西临大江。
"晴江联碧虚":章江连接着天空。
# 碧虚:天空。,晴江:一作“章江”,即章水,源出江西崇义聂都山,东北流入赣县,与贡水合流为赣江,经南昌流入鄱阳湖。
"此地试君唱":在这里请您试着唱歌,
"特使华筵铺":专为此把华丽宴排铺陈开来。
# 华筵:丰盛的宴席。
"主公顾四座":主人公回头环顾四座客,
# 顾:回头看。,主公:指沈传师。
"始讶来踟蹰":正惊讶您来得踟蹰。
# 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吴娃起引赞":吴娃就起身引您上前,
# 起引:搀扶引领。,吴娃:吴地的美女。
"低回映长裾":还犹豫掩长袖半面。
# 裾:衣服的前襟。
"双鬟可高下":一双发髻高低恰合宜,
"才过青罗襦":青螺小袄正显身材娇俏。
# 罗襦:丝罗制成的短袄。
"盼盼乍垂袖":明眸妩媚静垂下双袖,
# 盼盼:贞元间名伎关盼盼,善歌舞,雅多风态,为武宁节制徐建封所宠,这里代指张好好。
"一声离凤呼":歌喉啭动犹如雏凤鸣呼。
# 离凤呼:一作“雏凤呼”。形容声音清越,如同小凤凰的鸣叫声。
"繁弦迸关纽":急促的弦索弹出关纽,
# 关纽:琴弦的转轴。,迸:喷射,裂开。,繁弦:急促的乐声。
"塞管裂圆芦":高亢的管乐像要吹裂圆芦。
# 塞管:即芦管,一种少数民族乐器。
"众音不能逐":多少乐声都跟不上您的歌唱,
"袅袅穿云衢":缭绕飘渺飞向那碧云天路。
# 云衢:天空。,袅袅:歌声绵延不断。
"主公再三叹":主人公赞叹了还又赞叹,
# 主公:一作“主人”。
"谓言天下殊":说这样的歌声天下称罕。
"赠之天马锦":送给您沙狐皮做成的皮大衣,
# 天马锦:用沙狐皮做成的皮大衣。沙狐活动于沙丘地带,身小皮白,肚子下的皮称为天马皮,下巴下的皮称为乌云豹,都是极为贵重的皮料。
"副以水犀梳":还配上用珍贵的水犀角制成的梳子。
# 水犀梳:用珍贵的水犀角制成的梳子。,副:配上。
"龙沙看秋浪":到龙沙洲去看秋浪,
# 龙沙:地名,在南昌城北,因其地多白沙并呈龙形,故名。
"明月游东湖":在明月下畅游东湖。
# 东湖:地名,在南昌城东,与章江相通,也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自此每相见":从那以后我们便常常会面,
"三日已为疏":三日不见就要算太过生疏。
"玉质随月满":美丽资质随着月亮变得丰满,
# 满:丰满。,玉质:玉体。
"艳态逐春舒":浓艳风情跟着春天更加展舒。
# 舒:舒展。,艳态:娇艳的姿态。
"绛唇渐轻巧":深红的嘴唇渐渐轻灵乖巧,
# 绛唇:红唇。
"云步转虚徐":轻盈的步态越发从容自如。
# 虚徐:轻柔,舒缓。,云步:像云彩一样飘逸的脚步。
"旌旆忽东下":旌旆旗帜忽然向东而下,
# 东下:指沈传师调任宣州。,旌旆:旌旗。
"笙歌随舳舻":笙歌乐舞转随舳舻久久不绝。
# 舳舻:船尾为舳,船头为舻,指首尾相连的船只。
"霜凋谢楼树":秋霜凋萎谢楼楼畔树,
# 谢楼:谢朓楼,在宣城北,又名北楼,南朝齐宣城太守谢所建。
"沙暖句溪蒲":春沙温暖句溪溪边蒲。
# 句溪:又名东溪,从宣城东流过,曲折如同“句”字,故名。
"身外任尘土":身外事任由它等同尘土一样,
"樽前且欢娱":酒杯前且尽人生欢娱。
# 樽:酒杯。
"飘然集仙客":集仙殿里飘然来客,
# 集仙客:指沈述师。此句下诗人自注:“著作尝任集贤校理。”集贤为唐代宫殿名,内设书院,有学士、直学士等职。
"讽赋欺相如":作赋压倒司马相如。
# 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西汉著名文学家,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为相如。名作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等。,欺:压倒。,讽赋:作赋。
"聘之碧瑶佩":聘您使用碧瑶珮,
# 碧瑶:碧绿的玉佩,形容贵重。,聘:下聘,用礼物订婚。
"载以紫云车":载您动用紫云车。
# 紫云车:仙人乘坐的车子,形容豪华。典出《博物志》:“王母乘紫云车而至于殿西。”
"洞闭水声远":从此洞门关闭水声远去,
# 洞闭水声远:典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丽。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这里暗指张好好嫁给沈述师后不再与故人往来。
"月高蟾影孤":明月高悬蝉影孤单。
# 月高蟾影孤: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嫦娥为后羿之妻,偷吃了长生不老药,托身于月宫,化为蟾蜍。此处暗示张好好独守空房,孤单寂寞。
"尔来未几岁":自那时过了没几年,
# 尔来:从那时起。
"散尽高阳徒":已经散尽了我们这些高阳酒徒。
# 高阳徒:即高阳酒徒。典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人郦食其求见,刘邦闻使者言“状貌类大儒”,遂不想见。令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食其大怒呵斥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乃延入,后受重用。后用“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洛城重相见":在洛阳城东又重新见到你,
# 洛城:洛阳。诗人于大和(太和)九年(年)秋,以监察御史分司洛阳。
"婥婥为当垆":您身姿绰约正酒店当垆。
# 为当垆: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当垆:指卖酒,垆是酒店里安放酒坛的土台。,婥婥:姿态美好的样子。
"怪我苦何事":奇怪我为什么事情所苦,
# 怪我:对我感到惊奇。
"少年垂白须":年纪轻轻的就白了须胡。
"朋游今在否":同游的伙伴如今可还在,
"落拓更能无":这失意的日子可还受得住?
# 落拓:无拘无束,自由放纵。
"门馆恸哭后":在我哭悼沈公后,
# 门馆恸哭后:指诗人因为沈传师的去世而痛哭。因为杜牧曾为沈传师的幕僚,故有此称。“恸哭”典出《晋书·谢安传》,谢安之甥羊昙为谢安所爱重,谢安曾经坐车进西州门。谢安死后,羊昙走路从不经过那里,一次大醉后不觉走到了西州门,发觉后恸哭而返。
"水云愁景初":水天尽染初秋的颜色。
"斜日挂衰柳":斜阳冷光照着衰柳,
"凉风生座隅":凉风在座边暗自生起。
# 座隅:座边。
"洒尽满襟泪":泪水洒满了胸前的衣襟,
"短歌聊一书":短歌一曲为您写下这首诗。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叙事抒怀诗。诗里讲张好好从小被卖到乐籍,十三岁就因为能歌善舞出名,其人美如凤凰,其声歌声清亮。她被官员沈公赏识,日子风光一时,被纳为妾室。但后来命运急转直下,被抛弃后沦落到洛阳街头卖酒为生。诗歌表面上写张好好被时代碾碎的悲剧,实际也在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杜牧既同情张好好这样的女性被当成玩物又遭抛弃,又借她的故事暗讽社会的不公:明明才华出众,最后却被逼得只能卖酒为生。而诗的最后“洒尽满襟泪”更不只是哭张好好,更是哭命运无常,连才华和青春都保不住。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洞闭水声远”典出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原典故指的是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见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结为伉丽。平日以对弈为乐。半年后思乡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历七世。后来两人再度来山,终于修仙上天。作者巧妙运用其典故与杜牧与张好好之间相隔数年再见的联系,暗指张好好嫁给沈述师后不再与故人往来的感怀与遗憾。
3. 分段赏析
从“君为豫章姝”到“始讶来踟蹰”:开篇以鎏金点翠之笔,勾勒出天宝年间惊鸿照影的绝代风华。“翠茁凤生尾”非独描摹服饰,更暗喻少女破茧成蝶的蜕变。青丝如凤羽流苏,朱颜似荷擎露,十三龄少女立于赣江滕王阁的云阶之上,俨然成为天地灵气的凝结。诗人匠心独运,以“主公顾四座”的侧写镜头,让权贵失态的瞬间化作丈量美的标尺,这惊鸿一瞥的亮相,恰似敦煌壁画中骤然亮起的飞天,在乐宴华章里投下永恒的惊鸿影。从“吴娃起引赞”到“副以水犀梳”:当吴娃轻挽素手,垂眸理裾的怯意与“雏凤清声”的惊艳形成戏剧张力。诗人摒弃白居易式的工笔摹写,转而以“繁弦迸关纽”的器乐崩裂之景,托举出声震穹宇的歌喉。这种以静制动的表现手法,令“袅袅穿云衢”的余韵在读者耳畔萦绕不去。更见匠心者,将少女声腔淬炼成穿透时空的艺术晶体,使乐妓生涯的华彩篇章,化作盛唐文化图鉴中璀璨的明珠。从“龙沙看秋浪”到“散尽高阳徒”:诗人铺陈富贵浮云,龙沙秋浪的豪迈,东湖月宴的旖旎,在“玉质随月满”的蜕变轨迹里,暗藏命运齿轮的无声转动。当“紫云车”载着天仙画境驶入现实,“洞闭水声远”的意象犹如易碎琉璃,折射出深宅大院里被锦绣遮蔽的孤寂。这种甜蜜与苦涩的复调叙事,恰似琵琶曲中突然插入的裂帛之音,为后续的命运急转埋下惊雷。从“洛城重相见”到“短歌聊一书”:洛城重逢的戏剧性场景,诗人以“婥婥当垆”四字点破时代巨变。当曾经惊鸿照影的歌姬沦为酒垆侍女,叙事视角陡转直下,却以“怪我苦何事”的错位问答,将血泪凝成克制的诗行。最惊心动魄处,在于诗人将泪眼投向“衰柳凉风”的留白——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挽歌,更是整个时代女性悲剧的缩影。结句“洒尽满襟泪”的特写镜头,让千年后的读者仍能触摸到长安秋夜的彻骨寒凉。
4. 作品点评
杜牧《张好好诗》在中唐文学中具有独特价值,其通过“华筵惊鸿-深院孤影-酒垆落泪”的叙事,既延续了宫体诗的精致笔法,又突破性地注入新乐府精神。诗中“玉质随月满”以月光喻女子成长,与“凉风生座隅”的斜阳暮景形成呼应,这种画面既强化了悲剧,又暗含对封建女性命运的深刻观照。正如明代杨慎所言“杜牧之诗如老吏断案,字字见血”,作品在“身外任尘土”的故作洒脱与“洒尽满襟泪”的真实痛楚间,展现了雅俗交融的语言艺术。全篇虽未直言制度之弊,却通过张好好从“雏凤清声”到“当垆卖酒”的人生跌宕,以典型场景折射时代缩影,这种“以乐景写哀”的叙事策略,使结尾定格画面成为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点。
# 杜牧罪元、白诗歌传播,使子父女母交口诲淫,且曰:“恨吾无位,不得以法绳之。”余谓此论合是元鲁山、阳道州辈人口中语,牧风情不浅,如《杜秋娘》《张好好》诸篇、“青楼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报,未知去元、白几何?以燕伐燕,元、白岂肯心服!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
上一篇:唐·温庭筠《瑶瑟怨》
下一篇:唐·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