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īng
míng
guān
tīng
s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kàn
yán
tīng
shī
yùn
jīn
luó
cóng
xiào
xián
guǎn
fáng
yín
chūn
fēng
lǎo
xián
jiǔ
zhǎn
shēn
huā
sòng
hán
shí
bìng
zài
shí
xīn

译文

观赏舞姿,那容颜如美玉般温润皎洁,聆听诗韵,声线似金石般清越铿锵。纵使身着绮罗之人笑我痴迷,也不妨碍我沉醉于弦管雅韵的吟唱。只可惜春风渐老,花期将尽,且莫嫌弃酒杯深满,须趁兴畅饮无妨。在这辞谢春花、送别寒食的时刻,万千感慨都凝聚在此时的心怀之上。

逐句剖析

"看舞颜如玉":观赏舞姿,那容颜如美玉般温润皎洁,

"听诗韵似金":聆听诗韵,声线似金石般清越铿锵。

"绮罗从许笑":纵使身着绮罗之人笑我痴迷,

"弦管不妨吟":也不妨碍我沉醉于弦管雅韵的吟唱。

"可惜春风老":只可惜春风渐老,花期将尽,

"无嫌酒盏深":且莫嫌弃酒杯深满,须趁兴畅饮无妨。

"辞花送寒食":在这辞谢春花、送别寒食的时刻,

"并在此时心":万千感慨都凝聚在此时的心怀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清明时节观赏乐妓起舞、聆听宾客吟诗的场景,以“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等诗句,勾勒出宴会的欢愉氛围。诗人在铺陈雅趣之余,借“春风老”“辞花送寒食”等意象,抒发对春光易逝的惋惜,将赏乐的明快与伤时的怅惘交织于一体。全诗语言凝练流畅,结构严谨有序,押侵韵(如“金”“吟”“深”“心”),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而不失典雅的艺术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首句以“玉”喻舞者容颜的温润,以“金”喻诗韵的清越,从视觉与听觉双重角度勾勒艺术之美,凸显舞者与诗人的出众风采。开篇即洋溢着对美的赞叹,“如玉”“似金”的比喻不仅写外在形态,更暗含对艺术精神的推崇。“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绮罗”代指身着华服的世俗之人,“从许笑”直言任凭他人嘲笑;“不妨吟”则以顿挫之笔表明,即便遭人非议,仍要坚守对雅乐诗韵的热爱,体现对世俗眼光的不屑与对精神追求的执着。“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春风老”以季节更替喻指年华流逝,“可惜”二字饱含对美好易逝的叹惋;“酒盏深”则转而劝人趁兴饮酒,以及时行乐的姿态对抗时光无情,暗含“人生苦短,须尽欢”的旷达。“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辞花”写春日将尽、百花凋零,“送寒食”点明节令更替(寒食节过后即清明),双重意象叠加,强化伤春惜时之感;“并在此时心”收束全诗,将赏舞听诗的愉悦、对景伤怀的感慨、及时行乐的洒脱,尽数融入此刻的复杂心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移牡丹栽》

下一篇:唐·白居易《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