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峰北面":在香炉峰的北面,
# 香炉峰:在今江西鹰潭市上高县。庐山之北奇峰突兀,状如香炉,故名。
"遗爱寺西偏":遗爱寺的西边。
# 遗爱寺:在香炉峰北。
"白石何凿凿":白石是多么的嶙峋,
# 白石何凿凿:语本《诗经·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凿凿:鲜明的样子。
"清流亦潺潺":清流淌着潺潺的声音。
# 潺潺:水流声。
"有松数十株":有几十棵松树,
"有竹千余竿":还有上千竿翠竹。
"松张翠伞盖":松树张开翠绿如伞的树冠,
# 伞盖:指车盖之类。
"竹倚青琅玕":竹子傍倚着如青玉石般的枝干。
# 青琅玕:喻青竹。琅玕:石似玉者,状竹之光翠,寻常遂以青琅玕为竹。
"其下无人居":这下面一直无人居住,
"悠哉多岁年":漫长岁月里是如此安闲。
# 悠:一作惜。
"有时聚猿鸟":偶尔有猿猴和鸟儿聚集,
"终日空风烟":整天只有风烟空自飘荡。
# 空风烟:只有风烟飘过。意思是无人来往于此。
"时有沉冥子":有个隐者,
# 沉冥子:指沉思冥想、韬光嗨迹的隐士。
"姓白字乐天":名叫白居易,
"平生无所好":平日没什么特别嗜好,
"见此心依然":见到这地方心便被吸引。
# 依然:眷恋的样子。
"如获终老地":就像找到了终老之地,
"忽乎不知还":乐而忘返忘了归途。
# 还:一作迁。,忽乎:沉迷的样子。
"架岩结茅宇":在山岩上架起茅屋,
# 茅宇:即诗题所说的草堂。
"斫壑开茶园":在沟壑间开辟茶园。
# 斫:一作㔉。
"何以洗我耳":用什么洗净我的双耳,
# 洗我耳:传说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不愿听,在颍水边洗耳。见晋皇甫谧《高士传》上。
"屋头飞落泉":屋旁飞落的清泉。
"何以净我眼":用什么纯净我的双眼,
# 净:一作洗。
"砌下生白莲":阶下生长的白莲。
# 白莲:作者《草堂记》:“池中生白莲、白鱼。”晋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结社修业,寺中多种白莲,称为白莲社。这里也暗用其事。,砌下:石阶下。
"左手携一壶":左手提着一壶美酒,
"右手挈五弦":右手拿着一把五弦。
# 五弦:五弦琴。,挈:持。
"傲然意自足":傲然自得心满意足,
# 傲然意自足:语本陶渊明《劝农》诗:“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意自足:自感心满意足。
"箕踞于其间":随意箕踞在这山水间。
# 箕踞:谓曲两脚而坐,其形如箕。
"兴酣仰天歌":兴致高涨时仰天放歌,
"歌中聊寄言":歌声中寄托我的心言。
"言我本野夫":我本就是山野村夫,
# 野夫:村野之人。
"误为世网牵":错误地被世网牵绊。
# 世网:又称尘网,一般指争名夺利的仕途。
"时来昔捧日":时运来时曾入朝为官,
# 捧日:奉侍皇帝。,时:时运。
"老去今归山":如今年老回归山林间。
# 归山:本意指隐居,这里指贬官。
"倦鸟得茂树":疲倦的鸟儿寻得茂密树林,
# 倦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涸鱼返清源":干涸的鱼儿返回清澈水源。
# 涸鱼返清源:在旱地上的鱼返回了清水。涸鱼:《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舍此欲焉往":舍弃此地还能前往何处,
# 焉往:何往,哪里去。,舍:舍弃,除去。
"人间多险艰":人间处处充满艰险。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开篇诗人点明草堂位置,在香炉峰北、遗爱寺西。随后以细腻笔触描绘周边景致,“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白描手法勾勒出白石嶙峋、清流潺潺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运用比喻,将松树比作翠伞,生动展现出松竹的姿态与生机,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林图景,为后文写在此建草堂及抒发情感做铺垫。“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这几句进一步描述此地长期无人居住的幽静状态。“悠哉多岁年”强调时间之久,“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猿鸟时来聚集,风烟终日飘荡,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空灵清幽,也暗示此地远离尘世喧嚣,为诗人提供了理想的归隐之所,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诗人以第三人称“沉冥子”自指,表明自己见到此地便心生欢喜,仿佛寻得终老之地,流连忘返。“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则具体叙述在此构建草堂、开辟茶园的举动,展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积极营造,透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境。“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诗人连用两个设问,“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以泉水洗耳、白莲净眼,表达此地环境对自己心灵的净化。接着描写自己在此的生活状态,左手持酒壶,右手携五弦,箕踞而坐,兴至而歌,生动展现出诗人闲适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现出对这种山居生活的满足与陶醉。“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此为抒情部分,诗人直言自己本是山野之人,无奈被尘世官场束缚。回忆往昔入仕,如今年老归山,以“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自比,形象地表达出回归山林的舒畅与安心。最后“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直白地揭示出对官场险恶的认知,表明此处是自己理想归宿,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 原评:草堂结构,四围景致,详于记中。此诗只淡淡写去,自具朴老之致。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旧写真图》
下一篇:唐·白居易《邓州路中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