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āng
fēng
xià
xīn
zhì
cǎo
táng
shì
yǒng
huái
怀
shí
shà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xiāng
fēng
běi
miàn
ài
西
piān
bái
shí
záo
záo
qīng
liú
chán
chán
yǒu
sōng
shù
shí
zhū
yǒu
zhú
qiān
gān
竿
sōng
zhāng
cuì
sǎn
gài
zhú
qīng
láng
gān
xià
rén
yōu
zāi
duō
suì
nián
yǒu
shí
yuán
niǎo
zhōng
kōng
fēng
yān
shí
yǒu
chén
míng
xìng
bái
tiān
píng
shēng
suǒ
hào
jiàn
xīn
rán
huò
zhōng
lǎo
zhī
huán
jià
yán
jié
máo
zhuó
kāi
chá
yuán
ěr
tóu
fēi
luò
quán
jìng
yǎn
xià
shēng
bái
lián
zuǒ
shǒu
xié
yòu
shǒu
qiè
xián
ào
rán
jiān
xìng
hān
yǎng
tiān
zhōng
liáo
yán
yán
běn
wéi
shì
wǎng
qiān
shí
lái
pěng
lǎo
jīn
guī
shān
juàn
niǎo
mào
shù
fǎn
qīng
yuán
shě
yān
wǎng
rén
jiān
duō
xiǎn
jiān

译文

在香炉峰的北面,遗爱寺的西边。白石是多么的嶙峋,清流淌着潺潺的声音。有几十棵松树,还有上千竿翠竹。松树张开翠绿如伞的树冠,竹子傍倚着如青玉石般的枝干。这下面一直无人居住,漫长岁月里是如此安闲。偶尔有猿猴和鸟儿聚集,整天只有风烟空自飘荡。有个隐者,名叫白居易,平日没什么特别嗜好,见到这地方心便被吸引。就像找到了终老之地,乐而忘返忘了归途。在山岩上架起茅屋,在沟壑间开辟茶园。用什么洗净我的双耳,屋旁飞落的清泉。用什么纯净我的双眼,阶下生长的白莲。左手提着一壶美酒,右手拿着一把五弦。傲然自得心满意足,随意箕踞在这山水间。兴致高涨时仰天放歌,歌声中寄托我的心言。我本就是山野村夫,错误地被世网牵绊。时运来时曾入朝为官,如今年老回归山林间。疲倦的鸟儿寻得茂密树林,干涸的鱼儿返回清澈水源。舍弃此地还能前往何处,人间处处充满艰险。

逐句剖析

"香炉峰北面":在香炉峰的北面,

# 香炉峰:在今江西鹰潭市上高县。庐山之北奇峰突兀,状如香炉,故名。

"遗爱寺西偏":遗爱寺的西边。

# 遗爱寺:在香炉峰北。

"白石何凿凿":白石是多么的嶙峋,

# 白石何凿凿:语本《诗经·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凿凿:鲜明的样子。

"清流亦潺潺":清流淌着潺潺的声音。

# 潺潺:水流声。

"有松数十株":有几十棵松树,

"有竹千余竿":还有上千竿翠竹。

"松张翠伞盖":松树张开翠绿如伞的树冠,

# 伞盖:指车盖之类。

"竹倚青琅玕":竹子傍倚着如青玉石般的枝干。

# 青琅玕:喻青竹。琅玕:石似玉者,状竹之光翠,寻常遂以青琅玕为竹。

"其下无人居":这下面一直无人居住,

"悠哉多岁年":漫长岁月里是如此安闲。

# 悠:一作惜。

"有时聚猿鸟":偶尔有猿猴和鸟儿聚集,

"终日空风烟":整天只有风烟空自飘荡。

# 空风烟:只有风烟飘过。意思是无人来往于此。

"时有沉冥子":有个隐者,

# 沉冥子:指沉思冥想、韬光嗨迹的隐士。

"姓白字乐天":名叫白居易,

"平生无所好":平日没什么特别嗜好,

"见此心依然":见到这地方心便被吸引。

# 依然:眷恋的样子。

"如获终老地":就像找到了终老之地,

"忽乎不知还":乐而忘返忘了归途。

# 还:一作迁。,忽乎:沉迷的样子。

"架岩结茅宇":在山岩上架起茅屋,

# 茅宇:即诗题所说的草堂。

"斫壑开茶园":在沟壑间开辟茶园。

# 斫:一作㔉。

"何以洗我耳":用什么洗净我的双耳,

# 洗我耳:传说尧聘许由为九州长,许由不愿听,在颍水边洗耳。见晋皇甫谧《高士传》上。

"屋头飞落泉":屋旁飞落的清泉。

"何以净我眼":用什么纯净我的双眼,

# 净:一作洗。

"砌下生白莲":阶下生长的白莲。

# 白莲:作者《草堂记》:“池中生白莲、白鱼。”晋慧远在庐山东林寺结社修业,寺中多种白莲,称为白莲社。这里也暗用其事。,砌下:石阶下。

"左手携一壶":左手提着一壶美酒,

"右手挈五弦":右手拿着一把五弦。

# 五弦:五弦琴。,挈:持。

"傲然意自足":傲然自得心满意足,

# 傲然意自足:语本陶渊明《劝农》诗:“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意自足:自感心满意足。

"箕踞于其间":随意箕踞在这山水间。

# 箕踞:谓曲两脚而坐,其形如箕。

"兴酣仰天歌":兴致高涨时仰天放歌,

"歌中聊寄言":歌声中寄托我的心言。

"言我本野夫":我本就是山野村夫,

# 野夫:村野之人。

"误为世网牵":错误地被世网牵绊。

# 世网:又称尘网,一般指争名夺利的仕途。

"时来昔捧日":时运来时曾入朝为官,

# 捧日:奉侍皇帝。,时:时运。

"老去今归山":如今年老回归山林间。

# 归山:本意指隐居,这里指贬官。

"倦鸟得茂树":疲倦的鸟儿寻得茂密树林,

# 倦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

"涸鱼返清源":干涸的鱼儿返回清澈水源。

# 涸鱼返清源:在旱地上的鱼返回了清水。涸鱼:《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舍此欲焉往":舍弃此地还能前往何处,

# 焉往:何往,哪里去。,舍:舍弃,除去。

"人间多险艰":人间处处充满艰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开篇描绘香炉峰北、遗爱寺西的自然景致,诗人被此景吸引,在此构建草堂,“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展现了修建过程。而后诗人描述自己在此的生活状态,手持酒壶、五弦,箕踞其间,兴至而歌。诗中借景抒情,表达自己本为山野之人,曾入仕途被世网牵绊,如今如倦鸟归林、涸鱼返源,回归山林才觉心安,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闲适山居生活的向往。分段概述来看,前半部分写景,从自然环境入手,展现草堂周边清幽之景;中间叙述建草堂及生活场景;后半部分抒情,通过对比过去入仕与如今归山,抒发对当下山居生活的满足及对官场的厌倦。此诗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追求,反映了唐代文人在仕隐之间的心态转变。诗歌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平实却感染力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初时心情抑郁,《琵琶行》便作于此时。但此次政治打击也让他认清官场险恶与人生无奈。到江州两年后,他逐渐适应环境,开始寄情山水。这一年,他在庐山香炉峰下营置草堂,还为此创作了《祭庐山文》《草堂记》《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等诸多诗文。诗风也随之转变,少了郁闷悲愤,多了淡泊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开篇诗人点明草堂位置,在香炉峰北、遗爱寺西。随后以细腻笔触描绘周边景致,“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白描手法勾勒出白石嶙峋、清流潺潺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有松数十株,有竹千馀竿。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运用比喻,将松树比作翠伞,生动展现出松竹的姿态与生机,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幽秀丽的山林图景,为后文写在此建草堂及抒发情感做铺垫。“其下无人居,悠哉多岁年。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这几句进一步描述此地长期无人居住的幽静状态。“悠哉多岁年”强调时间之久,“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猿鸟时来聚集,风烟终日飘荡,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空灵清幽,也暗示此地远离尘世喧嚣,为诗人提供了理想的归隐之所,流露出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还。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诗人以第三人称“沉冥子”自指,表明自己见到此地便心生欢喜,仿佛寻得终老之地,流连忘返。“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则具体叙述在此构建草堂、开辟茶园的举动,展现出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积极营造,透露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境。“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诗人连用两个设问,“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以泉水洗耳、白莲净眼,表达此地环境对自己心灵的净化。接着描写自己在此的生活状态,左手持酒壶,右手携五弦,箕踞而坐,兴至而歌,生动展现出诗人闲适自在、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表现出对这种山居生活的满足与陶醉。“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此为抒情部分,诗人直言自己本是山野之人,无奈被尘世官场束缚。回忆往昔入仕,如今年老归山,以“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自比,形象地表达出回归山林的舒畅与安心。最后“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直白地揭示出对官场险恶的认知,表明此处是自己理想归宿,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原评:草堂结构,四围景致,详于记中。此诗只淡淡写去,自具朴老之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旧写真图》

下一篇:唐·白居易《邓州路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