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ù
xiě
zhē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sān
shí
liù
xiě
mào
zài
dān
qīng
jīn
shí
liù
shuāi
cuì
jiāng
chéng
shí
nián
lǎo
céng
zhòng
bìng
zhào
jiù
huà
xíng
xíng
yǐng
xiāng
duì
lǎo
xiōng
kuàng
shǐ
使
rén
jiàn
néng
mèi
píng
shēng
biān
zǒu
wèi
shǎo
tíng
xíng
hái
zhǔ
yuè
lǎo
jīng
suǒ
hèn
líng
yān
huà
gōng
míng

译文

我过去三十六岁的时候,让人把容貌画在了丹青之上。如今我四十六岁了,衰弱憔悴地卧病在江城。哪里只是十年的变老啊,还曾经与众多的苦难一并经历。一旦对照旧时的图画,已经不再有往昔的容貌身形。自己的形体和影子默默地相互对视,就好像弟弟面对着老兄。何况让别人看见,怎能不让人感慨平生。羲和驱赶着太阳奔跑,不会为我稍稍停留。人的身体属于日月,老去又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所遗憾的是,在凌烟阁上,不能画上自己的功名。

逐句剖析

"我昔三十六":我过去三十六岁的时候,

"写貌在丹青":让人把容貌画在了丹青之上。

# 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丹砂和青臒(huò),泛指绘画。

"我今四十六":如今我四十六岁了,

"衰悴卧江城":衰弱憔悴地卧病在江城。

# 衰悴:衰弱憔悴。

"岂比十年老":哪里只是十年的变老啊,

# 比:一作止。

"曾与众苦并":还曾经与众多的苦难一并经历。

# 众苦:佛教语。指人生多种苦痛。

"一照旧图画":一旦对照旧时的图画,

# 照:对照。

"无复昔仪形":已经不再有往昔的容貌身形。

# 仪形:容貌形状。

"形影默相顾":自己的形体和影子默默地相互对视,

"如弟对老兄":就好像弟弟面对着老兄。

"况使他人见":何况让别人看见,

"能不昧平生":怎能不让人感慨平生。

# 昧平生:不认识。

"羲和鞭日走":羲和驱赶着太阳奔跑,

# 羲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

"不为我少停":不会为我稍稍停留。

"形骸属日月":人的身体属于日月,

# 属:托付,交付。

"老去何足惊":老去又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

"所恨凌烟阁":所遗憾的是,在凌烟阁上,

# 凌烟阁:唐代在长安建凌烟阁,绘功臣像。太宗贞观十七年,图画开国功臣长孙无忌、杜如晦、魏征等二十四人于凌烟阁。代宗时,也曾绘像凌烟阁。

"不得画功名":不能画上自己的功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旧写真图》乃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诗词名篇。当白居易凝视那幅旧日的写真图时,往昔种种纷至沓来,心中顿生无尽感慨。岁月如流,无情地在他身上刻下衰老的痕迹,他不禁为之神伤。回首过往,人生之路荆棘丛生,诸多坎坷。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可自己却尚未建立不朽功业,理想的光芒在现实的风雨中渐渐黯淡。这份对岁月变迁的喟叹、对人生际遇的感怀,都在诗中一一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旧写真图》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从题材上看,属于感怀诗。诗人面对旧日的写真图,借景抒情、睹物思人,感慨自己容颜衰老、人生坎坷。在岁月的流逝中,功业未就,抒发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壮志未酬的遗憾,以及对往昔的深沉怀念。

2.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对比了自己三十六岁时画像中的青春容貌与四十六岁时衰老憔悴的现状,十年之间,变化巨大。“岂止十年老,曾与众苦并”,说明诗人所经历的不仅仅是自然的衰老,还有生活中的种种苦难。“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再次强调面对旧图,往昔的容颜已不复存在。接着,“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诗人将自己的形与影比作年轻的弟弟和老去的兄长,形象地写出了自身的衰老之态。“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诗人不禁想到,若让他人见到如今的自己与旧图中的模样,恐怕都难以认出这是同一个人,进一步强化了岁月变迁的感慨。“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诗人用神话中羲和驱赶太阳奔跑的典故,感叹时光飞逝,不会为任何人停留。“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在时光面前,人的身体逐渐衰老,似乎是一种自然的规律,不必为此过于惊讶。“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心中最大的遗憾,是未能在凌烟阁上留下自己的画像,即未能建立卓越的功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东园玩菊》

下一篇:唐·白居易《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