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九日余杭郡":前年重阳节,我在余杭郡,
# 余杭郡:杭州。一作在余杭。
"呼宾命宴虚白堂":招呼宾客,在虚白堂摆下宴席。
# 虚白堂:在杭州郡治内。
"去年九日到东洛":去年重阳节我到了东都洛阳,
"今年九日来吴乡":今年重阳节则来到了吴地。
"两边蓬鬓一时白":两边的鬓发一下子都变白了,
"三处菊花同色黄":这三个地方盛开的菊花颜色都是金黄。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天天地感觉到自己增添了衰老和疾病,
# 病:一作态。
"一年年觉惜重阳":一年年过去,越发珍惜重阳这个节日。
"江南九月未摇落":江南的九月,草木还没有凋零,
"柳青蒲绿稻穟香":柳树翠绿,菖蒲碧绿,稻穗散发着香气。
# 穟:一作“穗”。
"姑苏台榭倚苍霭":姑苏的亭台楼阁倚靠在苍茫的云雾中,
# 姑苏台:吴王夫差所造,或云阖闾所筑,在今江苏苏州姑苏山上。
"太湖山水含清光":太湖的山水蕴含着清亮的光辉。
"可怜假日好天色":可惜这假日里有着美好的天色,
"公门吏静风景凉":官府里官吏安静,风景也带着凉意。
"榜舟鞭马取宾客":划着船、骑着马去邀请宾客,
"扫楼拂席排壶觞":清扫楼阁,整理坐席,摆放好酒杯。
"胡琴铮鏦指拨剌":胡琴弹奏得铮铮响,手指拨弄琴弦干脆利落,
"吴娃美丽眉眼长":吴地的美女容貌美丽,眉眼细长。
# 美:一作细。
"笙歌一曲思凝绝":一曲笙歌让人思绪凝结,
"金钿再拜光低昂":歌女再次下拜时,头上的金钿光彩闪烁。
"日脚欲落备灯烛":太阳快要落山时,就准备好灯烛,
"风头渐高加酒浆":风渐渐变大了,就增添美酒。
"觥盏艳翻菡萏叶":酒杯里酒色艳丽,如同翻动的荷叶,
"舞鬟摆落茱萸房":舞女旋转时,发髻上的茱萸花掉落下来。
"半酣凭槛起四顾":半醉时靠着栏杆向四周望去,
"七堰八门六十坊":能看到七处堤堰、八座城门和六十个街坊。
# 六十坊:苏州下属吴县三十坊,长洲县三十坊,共六十坊。,八门:苏州城四面各二门,共八门。,七堰:在苏州城外。
"远近高低寺间出":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的寺庙错落分布,
"东西南北桥相望":东西南北的桥梁相互对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水道像脉络一样分开,船只排列如鱼鳞,
"里闾棋布城册方":街巷像棋盘一样分布,城市布局方正。
# 册方:四方如册。
"人烟树色无隙罅":人和树木的景色连成一片,没有缝隙,
"十里一片青茫茫":十里之外都是一片青茫茫的景象。
"自问有何才与政":我自问有什么才能和政绩,
"高厅大馆居中央":却住在高大宽敞的厅堂之中。
"铜鱼今乃泽国节":如今我佩戴着铜鱼符,掌管着这水乡之地,
# 泽国:谓多水之国,指吴越地。,铜鱼:铜鱼符,隋制京官五品以上佩铜鱼符,入宫门时勘验。
"刺史是古吴都王":刺史这一官职,自古以来就相当于吴都的王。
# 吴都:谓昔吴国之都,今江苏苏州。
"郊无戎马郡无事":城郊没有战马,郡里也没有战事,
"门有棨戟腰有章":门前立着棨戟,腰间挂着官印。
# 棨:古代官吏出行时身份证明。
"盛时傥来合惭愧":这兴盛的时光如果只是偶然到来,我实在感到惭愧,
# 傥来:意外而来。
"壮岁忽去还感伤":而壮年却忽然逝去,又让我感到感伤。
"从事醒归应不可":属官们清醒着回去不太可能,
"使君醉倒亦何妨":我这个太守喝醉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君停杯听我语":请你们放下酒杯听我说,
"此语真实非虚狂":这些话都是真实的,并非虚假荒诞。
"五旬已过不为夭":五十岁已经过去了,这不算短命,
"七十为期盖是常":活到七十岁才算是正常的寿命。
"须知菊酒登高会":要知道,像这样喝菊花酒、登高聚会的日子,
"从此多无二十场":以后大多不会再有二十次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宴饮抒怀诗。诗中开篇点明作者在三个不同的年份、不同的地点度过重阳节,虽各地都有菊花,但自己两鬓斑白,由此感叹时光飞逝、年岁渐长,对重阳节的到来愈发珍惜。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对当下宴饮之乐的享受,还有对人生的思考与豁达态度,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抒发,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2. 分段赏析
开篇“:前年九日余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诗人以时间为序,叙述了自己连续三年在不同地方度过重阳节的经历,“前年”“去年”“今年”的时间跨度,暗示着其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将自己的两鬓斑白与三地同样黄色的菊花相对照,既感慨时光匆匆催人老,又体现出在不同地方都能感受到重阳节氛围的奇妙。“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进一步抒发了对岁月流逝、身体老病的无奈,以及对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愈发珍视的情感。“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描绘出江南九月独特的秋景,此时柳树依旧青葱,蒲草依然碧绿,稻穗散发着香气,展现出江南秋天的生机与活力。“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具体描写了姑苏的台榭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太湖的山水蕴含着清澈的光芒,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感叹假日里美好的天气,衙门里官吏清闲,周围风景宜人,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榜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生动地描绘出诗人为了宴请宾客,划船骑马迎接,打扫楼阁、摆好桌椅、排列酒杯的热闹场景。“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宴会上的精彩表演。胡琴弹奏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吴地的姑娘们容貌美丽、眉眼修长,一曲笙歌令人陶醉,姑娘们再次拜谢时光流转,光彩闪烁。“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觥盏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西斜,开始准备灯烛;风渐渐变大,又增添酒浆。酒杯中酒色艳丽如同翻动的菡萏叶,舞女们的发髻摆动,仿佛摇落了茱萸房中的花朵,将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诗人半醉之时凭栏远望,看到城市中众多的堰、门、坊,寺庙错落有致,桥梁相互映衬,水道纵横交错,村落星罗棋布,人烟与树色连成一片,展现出苏州城的繁华与壮丽。“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诗人自我反思,质问自己有何才能与政绩,却能身处高大的厅堂之中。如今身佩铜鱼符,担任泽国的地方长官,如同古代吴都的王一般,流露出一种谦逊与感慨。“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描述了所辖之地太平无事,自己享受着荣耀与地位,但想到美好的时光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不禁感到惭愧与悲伤。“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诗人表示从事们清醒离开或许不太可能,而自己即便醉倒也无妨,并邀请众人停下酒杯听自己诉说。“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诗人感慨自己已过五十岁,并非夭折,七十岁是常见的寿命,想到此后能参加的菊花酒登高聚会可能不多了,言语中充满了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将诗人在重阳节宴集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融为一体,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又有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情感真挚动人。
上一篇:唐·白居易《郡中西园》
下一篇:唐·白居易《忆旧游·寄刘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