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ùn
zhōng
西
yu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xián
yuán
duō
fāng
cǎo
chūn
xià
xiāng
shēn
shù
jiā
qín
dàn
míng
yuàn
mén
sōng
zhú
tíng
jìng
chuān
穿
lán
zhǐ
ài
chí
shàng
qiáo
lái
liáo
zǎo
cháng
ōu
jiàn
rén
zàn
yǒu
shí
zhōu
suí
fēng
jìn
lián
zhào
shuǐ
shuí
zhī
jùn
nèi
jǐng
xián
shǐ
xuān
jìng
yuán
cháng
yuǎn
ěr

译文

空闲的园子里长满了香草,春夏时节香气浓郁弥漫。茂密的树林里有很多好鸟,从早到晚鸣叫不停。院门关着,掩映在松竹之间,庭院的小路穿过兰草白芷。喜爱那池塘上的桥,独自前来随意徘徊。鱼儿依靠着水藻自在游乐,鸥鸟看见人暂时飞起。有时小船随着风飘荡,莲花整天倒映在水中。谁能想到郡府里面,景物竟这样闲适。才明白喧闹与宁静的缘由,何曾是由距离的远近决定的。

逐句剖析

"闲园多芳草":空闲的园子里长满了香草,

"春夏香靡靡":春夏时节香气浓郁弥漫。

"深树足佳禽":茂密的树林里有很多好鸟,

"旦暮鸣不已":从早到晚鸣叫不停。

"院门闭松竹":院门关着,掩映在松竹之间,

"庭径穿兰芷":庭院的小路穿过兰草白芷。

"爱彼池上桥":喜爱那池塘上的桥,

"独来聊徙倚":独自前来随意徘徊。

"鱼依藻长乐":鱼儿依靠着水藻自在游乐,

"鸥见人暂起":鸥鸟看见人暂时飞起。

"有时舟随风":有时小船随着风飘荡,

"尽日莲照水":莲花整天倒映在水中。

"谁知郡府内":谁能想到郡府里面,

"景物闲如此":景物竟这样闲适。

"始悟喧静缘":才明白喧闹与宁静的缘由,

"何尝系远迩":何曾是由距离的远近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郡中西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开篇写闲园春夏芳草芬芳、深树佳禽旦暮鸣啼;接着描绘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诗人独爱池上桥而徘徊;然后刻画鱼依藻而乐、鸥见人暂起,舟随风漂、莲照水一日的景象;最后抒发对郡府内有如此闲静景物的感慨,悟出喧静无关远近的哲理。全诗以自然明快的笔触,展现了郡中西园的清幽景致与闲适氛围,表达了对园景的喜爱和对喧静哲理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头“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深树足佳禽,旦暮鸣不已”四句描绘西园的自然生机。“闲园多芳草,春夏香靡靡”写出闲园春夏时节芳草遍地、香气弥漫的景象,“靡靡”极言香气的浓郁绵长;“深树足佳禽,旦暮鸣不已”描绘茂密树林中禽鸟繁多,从早到晚鸣叫不停,“足”显数量之多,“鸣不已”添动态生机,勾勒出西园的鲜活与清幽。接着“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四句刻画西园布局与诗人情态。“院门闭松竹,庭径穿兰芷”写出院门掩映在松竹间、庭院小径穿过兰芷的景致,“闭”“穿”使景物有了空间层次;“爱彼池上桥,独来聊徙倚”中“爱”直接表达对池上桥的喜爱,“独来聊徙倚”描绘独自前来徘徊的闲适,尽显对园景的沉醉。然后“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四句展现园中的灵动景象。“鱼依藻长乐,鸥见人暂起”刻画鱼在水藻间自在游乐、鸥鸟见人暂时飞起的画面,“长乐”“暂起”赋予动物情态;“有时舟随风,尽日莲照水”写出小船有时随风吹荡、莲花整日映照水面的悠然,“尽日”凸显时间的悠长,将动静结合的园景推向闲适之境。最后“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始悟喧静缘,何尝系远迩”四句抒发感悟。“谁知郡府内,景物闲如此”以反问带出惊喜,感叹郡府之中竟有这般闲静景物;“始悟喧静缘,何尝系远迩”则点明由此悟出的哲理——喧闹与宁静的缘由,从不取决于距离的远近,由景及理,升华了诗歌的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东楼醉》

下一篇:唐·白居易《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