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ín
zhōng
yín
shí
shǒu
·
·
xiá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qīng
qiě
chàng
hóng
mèi
tíng
zhào
sǒu
bào
xián
wǎn
zhuǎn
dāng
xiōng
shēng
ruò
sàn
fēng
xiǎo
shēng
jué
qiè
qiè
guǐ
shén
yòu
què
bào
zhuǎn
zuò
yuán
shí
zhǐ
dìng
yīn
diān
dǎo
gōng
zhǐ
zuò
wén
shēng
xíng
shén
ruò
zhǔ
xíng
wén
shēng
zhù
néng
jiē
jiē
rén
ěr
hào
jīn
hào
suǒ
绿
chuāng
qín
shēng
chén

译文

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赵叟怀抱着五弦琴,在胸前宛转地抚弄。响亮的琴音粗重时好像声音在散开,飒飒地如同风吹雨打的声音。轻柔的琴音细微时几乎要断绝,切切之声犹如鬼神在低语。一会儿琴音又像喜鹊报喜般欢快,转而变成了长臂猿啼哭般的悲苦。他的十根手指弹奏出的琴音没有固定的音调,把宫、徵、羽等音阶都颠倒了。座上的客人听此声音,灵魂和身体都好像失去了主宰。后来的客人听此声音,突然停下来迈不动脚步。唉,普通人的耳朵,喜欢当今的音乐而不喜爱古代的音乐。所以那些名贵的绿窗琴,一天天被闲置,琴上日日落满了尘土。

逐句剖析

"清歌且罢唱":歌手们停唱清新的歌曲,

# 罢:一作停。

"红袂亦停舞":舞者的红袖子也停下不动。

# 红袂:犹红袖。

"赵叟抱五弦":赵叟怀抱着五弦琴,

"宛转当胸抚":在胸前宛转地抚弄。

# 当胸:一作胸前。

"大声粗若散":响亮的琴音粗重时好像声音在散开,

# 粗:一作徂。

"飒飒风和雨":飒飒地如同风吹雨打的声音。

"小声细欲绝":轻柔的琴音细微时几乎要断绝,

"切切鬼神语":切切之声犹如鬼神在低语。

"又如鹊报喜":一会儿琴音又像喜鹊报喜般欢快,

"转作猿啼苦":转而变成了长臂猿啼哭般的悲苦。

"十指无定音":他的十根手指弹奏出的琴音没有固定的音调,

"颠倒宫徵羽":把宫、徵、羽等音阶都颠倒了。

# 宫徵羽:一作宫商羽。

"坐客闻此声":座上的客人听此声音,

# 坐客:座上的客人。

"形神若无主":灵魂和身体都好像失去了主宰。

"行客闻此声":后来的客人听此声音,

# 行客:指后到的客人。

"驻足不能举":突然停下来迈不动脚步。

"嗟嗟俗人耳":唉,普通人的耳朵,

"好今不好古":喜欢当今的音乐而不喜爱古代的音乐。

"所以绿窗琴":所以那些名贵的绿窗琴,

# 绿窗:一作北窗。

"日日生尘土":一天天被闲置,琴上日日落满了尘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秦中吟十首·五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古诗。此诗围绕赵叟弹奏五弦琴展开,展现了对传统音乐艺术的热爱与对时人“好今不好古”审美倾向的惋惜。诗中着力赞赏赵叟弹琴技艺之妙,先用直接描写展现其高超,再通过座客、行人反应烘托,以听者感受衬托音乐声情并茂。然而名贵的“绿窗琴”却因时人偏好新乐而闲置蒙尘。此诗运用烘托、比喻、反衬等手法,体现了诗人描写音乐的独到才能。它虽未触及政事,却以音乐喻人,实为诗人自况,别具意义与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秦中吟十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本诗为第八首。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前后,白居易身处长安,彼时他耳闻目睹诸多令人悲叹之事。正如诗前小序所云:“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有感于此,白居易遂将这些真实见闻直接谱写成诗,命名为《秦中吟》,以独特的笔触记录下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间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秦中吟十首·五弦》是《秦中吟十首》组诗的第八首,以音乐品鉴为题材,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该诗聚焦于赵叟弹奏五弦琴这一事件,着力展现其技艺的精妙绝伦。诗人运用烘托之法,以环境氛围的渲染来凸显琴声魅力;借助比喻,将复杂美妙的琴声具象化,让读者更易感知;巧用反衬,以当时世人对古乐的不解,衬托出赵叟琴艺的超凡脱俗与曲高和寡,融入自身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感慨,将个人境遇与对音乐文化的忧思巧妙融合。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诗中对赵叟弹奏五弦琴的技艺进行了正面刻画,“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从演奏的姿态到乐声的粗细变化,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五弦琴演奏时丰富多样的音效,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其高超技艺。侧面烘托:通过描写听众的反应来侧面烘托赵叟琴艺的精湛。“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故。始闻口未和,渐渐心和睦。坐客皆爱之,行人为留步”,众人起初不习惯古乐,后被赵叟演奏打动,乃至坐客喜爱、行人留步,从侧面凸显出其演奏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对比:将赵叟弹奏的五弦琴这一古乐与当时流行的“郑卫之音”作对比,“众耳喜郑卫,琴亦不改故”,突出时人对古乐的忽视以及赵叟坚守传统音乐的执着。同时,把名贵却被闲置蒙尘的“绿窗琴”与赵叟的五弦琴演奏形成对照,“绿窗琴一架,无日不生尘。不用金徽洒,何为玉指亲”,揭示了古乐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境遇,强化了诗歌对时人“好今不好古”审美趣味的批判。比喻:运用比喻增强乐声描写的生动性,“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把五弦琴的大声比作飒飒风雨,小声比作切切鬼神低语,使抽象的音乐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易领会乐声的特点。反衬:以实写虚,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虽赵叟弹琴技艺高超,但名贵的“绿窗琴”只能闲置一旁,落满尘土。绿窗琴“日日生尘土”的原因是“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意思应该是现今的人们(也就是俗人)不懂得真正的欣赏,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不知道绿窗琴的美好),使得绿窗琴得不到发挥,被弃置在一边“日日生尘土”。

3. 分段赏析

前四句:“清歌且罢唱,红袂亦停舞。赵叟抱五弦,宛转当胸抚。”描绘宴会场景,清歌停止,红袂不再舞动,此时赵叟怀抱五弦琴,开始婉转弹奏。这几句为下文描写琴音做铺垫,在热闹宴会的氛围转变中,自然引出五弦琴弹奏这一主体内容。中间八句:“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又如鹊报喜,转作猿啼苦。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具体描写五弦琴弹奏出的声音。从大声如风雨交加的粗犷,到小声如鬼神切切私语的细微,再到如喜鹊报喜的欢快转至猿啼般的悲苦,生动展现琴音在高低、情感上的丰富变化。“十指无定音,颠倒宫徵羽”强调琴音变化多端,体现弹奏者技艺高超,也让读者感受到五弦琴音的独特魅力。后八句:“坐客闻此声,形神若无主。行客闻此声,驻足不能举。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所以绿窗琴,日日生尘土。”前四句通过坐客和行客听闻琴音后的反应,侧面表现琴音的感染力,使听众达到形神无主、驻足不前的程度。后四句笔锋一转,诗人发出感慨,批判当下俗人只喜欢流行音乐,不重视五弦琴这类古乐,导致绿窗之琴无人问津,蒙上尘土。这部分从对琴音的赞美转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升华诗歌主题,引发读者对文化现象的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叹老三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早送举人入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