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nián
chú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liáo
huǒ
guāng
yūn
yūn
jiǔ
xiāng
chī
chī
tóng
zhì
tiáo
tiáo
suì
cháng
táng
shàng
shū
zhàng
qián
zhǎng
yòu
chéng
háng
nián
zuì
zhǎng
lái
chēng
shāng
shí
jiàn
jìn
wàn
yuán
xīn
wàng
wéi
shǎo
huān
jiān
bēi
shāng
píng
yīng
shì
qīng
shì
mèng
guāng
lǎo
xiāng
duì
zuò
shéng
chuáng

译文

明亮的篝火燃烧着,散发出明亮的光,浓郁的腊月酒香弥漫开来。孩童们发出嗤嗤的欢笑声,正在欢快地嬉戏,除夕守岁的夜晚显得漫长。在堂屋的书帐前,家中的长辈和晚辈们站成一排。因为我年龄最大,家人们依次过来向我敬酒。七十岁的年纪渐渐临近,心中对世间的种种缘分都已忘却。不仅很少有欢乐的情绪,同时也没有悲伤的感觉。朴素的屏风陪伴着我这个居士,素衣婢女侍奉着如孟光般贤淑的妻子。夫妻二人年老后相对而坐,各自坐在一张绳床上。

逐句剖析

"晰晰燎火光":明亮的篝火燃烧着,散发出明亮的光,

"氲氲腊酒香":浓郁的腊月酒香弥漫开来。

"嗤嗤童稚戏":孩童们发出嗤嗤的欢笑声,正在欢快地嬉戏,

"迢迢岁夜长":除夕守岁的夜晚显得漫长。

"堂上书帐前":在堂屋的书帐前,

"长幼合成行":家中的长辈和晚辈们站成一排。

"以我年最长":因为我年龄最大,

"次第来称觞":家人们依次过来向我敬酒。

"七十期渐近":七十岁的年纪渐渐临近,

"万缘心已忘":心中对世间的种种缘分都已忘却。

"不唯少欢乐":不仅很少有欢乐的情绪,

"兼亦无悲伤":同时也没有悲伤的感觉。

"素屏应居士":朴素的屏风陪伴着我这个居士,

# 素屏应居士:自注:顾虎头画维摩居士图,白衣素屏也。

"青衣侍孟光":素衣婢女侍奉着如孟光般贤淑的妻子。

"夫妻老相对":夫妻二人年老后相对而坐,

"各坐一绳床":各自坐在一张绳床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年除夜》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此诗主题围绕除夕夜家庭团聚,生动描绘了一家人守岁场景,长幼有序、举杯称觞,尽显亲情温暖。写作手法质朴平实,以白描展现生活。开篇描绘除夕夜的火光、酒香与孩童嬉戏,营造节日氛围;接着写家人团聚,诗人因年长受敬;最后述及自身暮年心境,夫妻相对而坐。该诗以质朴语言呈现春节家庭团聚画面,饱含亲情,尽显生活气息,是白居易反映生活类诗作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用简洁的语言,如“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不加渲染地勾勒出除夕夜的场景,让读者直观感受到节日氛围。细节描写:“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这一细节,生动呈现了家庭聚会中尊老的传统习俗,增添生活真实感。

2. 分段赏析

《三年除夜》开篇“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通过白描手法,描绘出除夕夜明亮的火光、弥漫的酒香和孩童嬉戏的场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迢迢岁夜长”也点出除夕守岁夜的漫长之感。“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叙述家人在堂前按长幼顺序排列,依次向作为长辈的诗人敬酒,展现家庭聚会的温馨与传统习俗。最后“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诗人自述渐近七十,万念俱灰,少了欢乐也无悲伤,以夫妻相对而坐的画面,体现出暮年的平静心境,饱含对岁月流逝、人生暮年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夏旱》

下一篇:唐·白居易《闻哭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