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ǔ
xíng
jiǎn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zhāi
huā
xié
jiǔ
rào
cūn
yōu
yōu
xià
guī
tián
píng
zhǎng
chù
dēng
gāo
wàng
zhōu

译文

摘了菊花,带了酒,骑马绕村而行,思绪悠悠。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掌心,该去哪里登高眺望梓州呢?

逐句剖析

"摘得菊花携得酒":摘了菊花,带了酒,

"绕村骑马思悠悠":骑马绕村而行,思绪悠悠。

# 绕:一作远。

"下邽田地平如掌":下邽的田地平坦如掌心,

# 平如掌:喻土地之平坦如手掌之舒展。

"何处登高望梓州":该去哪里登高眺望梓州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九日寄行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望远的场景与心境。诗中,诗人摘下菊花,携酒骑马绕村而行,思绪悠然。通过“下邽田地平如掌”的描写,展现了田园的广阔与宁静,而“何处登高望梓州”则流露出对远方的向往与怅惘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九日寄行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梓州的思念。

2. 写作手法

设问:最后一句“何处登高望梓州?”采用了设问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又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比喻:第三句“下邽田地平如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平坦的田地比作掌心,形象地展现了田野的广阔与宁静。

3. 分段赏析

这句诗开篇即点明了重阳节的习俗——摘菊花、饮酒。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离别之情,而携酒则展现了诗人自在随性的生活态度。这一行为不仅描绘了诗人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即将离开家乡,踏上旅途。第二句诗人骑马绕村而行,思绪渐渐飘远。这里的“思悠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思绪的回旋。通过这一动作,诗人不仅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第三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平坦的田地比作掌心,形象地展现了田野的广阔与宁静。这种平坦的景象给诗人一种安心和宽慰的感觉,同时也引发了他对远方梓州的向往。后一句采用了设问的手法,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又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情感的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下一篇:唐·白居易《夏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