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吊经过懒":我懒得参加各种庆吊活动,
"逢迎跪拜迟":面对跪拜也总是慢悠悠的。
"不因时节日":如果不是逢年过节,
"岂觉此身羸":我几乎都忘了自己身体的虚弱。
# 身羸:一作时衰。
"众老忧添岁":大家都担心岁数越大越糟糕,
"余衰喜入春":而我却为能进入新的一年而感到欣慰。
"年开第七秩":我已经七十岁了,
"屈指几多人":算一算身边能活到这个岁数的人,实在没几个。
"三杯蓝尾酒":喝三杯辞旧岁的酒,
"一碟胶牙饧":吃一碟黏牙的麦芽糖。
"除却崔常侍":除了崔常侍,
"无人共我争":也没人和我争这些了。
"今朝吴与洛":今天我和你在吴地和洛地分别,
"相忆一欣然":互相思念却只能感到一丝欣慰。
"梦得君知否":梦得,你知道吗?
"俱过本命年":我们都已经过了本命年。
"同岁崔何在":和我同岁的崔君在哪里?
"同年杜又无":和我同年出生的杜君又在哪里?
"应无藏避处":看来没有地方可以躲藏,
"只有且欢娱":那就只能尽情欢乐了。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诗人自述对节日的冷淡态度,懒得参与庆祝活动,也感觉不到自己的衰老,直到节日提醒才意识到身体的疲惫。第二首:“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诗人与众人不同,不忧愁岁月的增加,反而因春天的到来而欣喜。他感叹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并不多。第三首:“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诗人描写节日饮酒的场景,三杯酒、一碟糖,与崔常侍共饮,无人能与之相比。第四首:“今朝吴与洛,相忆一欣然。梦得君知否,俱过本命年。”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希望他们也能感受到这份欢乐,共同度过本命年。第五首:“同岁崔何在,同年杜又无。应无藏避处,只有且欢娱。”诗人感叹与崔、杜等同年友人的离世,认为人生无法逃避岁月,只能珍惜当下,享受欢乐。
上一篇:唐·白居易《宿西林寺》
下一篇:唐·白居易《九日寄行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