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轩冕爱林泉":不贪恋高官显爵,只钟情于山林泉石,
"许到池头一醉眠":您答应来到我这池塘边,与我一醉方休,共枕而眠。
"已遣平治行药径":我已派人平整了采药的小径,
"兼教扫拂钓鱼船":还让人打扫清理了垂钓的小船。
"应将笔砚随诗主":您应当带着笔墨纸砚,随我这位诗的主人,
"定有笙歌伴酒仙":必定有笙箫歌舞相伴,如同陪伴酒中仙人。
"只候高情无别物":只等你的雅兴到来,无需其他,
"苍苔石笋白花莲":唯有青苔、石笋与白色莲花相伴。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首联:起笔点题,奠定欣喜基调。“不矜轩冕爱林泉,许到池头一醉眠”,开篇先赞令狐尚书不看重官爵(轩冕)、喜爱林泉闲趣的品格,既暗合友人即将到访的缘由(二人志趣相投),又因对方应允“到池头一醉眠”而心生喜悦。这两句以平实语言点明事件核心,藏不住对友人来访的期待与荣幸。颔联:细致筹备,暗藏殷勤之意。“已遣平治行药径,兼教扫拂钓鱼船”,通过“平治行药径”“扫拂钓鱼船”两个具体动作,展现诗人为迎接友人所做的细致准备。行药径是闲居散步之处,钓鱼船是隐逸生活的象征,诗人打理这些地方,既是为友人营造舒适的到访环境,也暗含着想与对方共享闲居之乐的心意,字里行间满是殷勤与期待。颈联:畅想相聚,勾勒欢乐场景。“应将笔砚随诗主,定有笙歌伴酒仙”,由实景筹备转向对相聚场景的畅想:料想友人会携带笔砚,二人可一同赋诗;席间定会有笙歌助兴,伴着美酒酣畅淋漓。这两句以“应”“定”二字,写出诗人对相聚时诗酒唱和、欢歌畅饮的笃定期待,将喜悦之情推向更具体的想象层面。尾联:以景相赠,彰显清雅情怀。“祗候高情无别物,苍苔石笋白花莲”,表明自己没有珍贵之物招待,唯有这院中自然之景——苍苔、石笋、白莲花。这些意象清雅素净,既符合诗人闲居林泉的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与友人交往不重物质、只重精神相投的高情雅致,以景作赠,更显待客的真诚与二人情谊的纯粹。
上一篇:唐·白居易《早春即事》
下一篇:唐·白居易《睡觉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