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ǎo
chūn
shì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yǎn
zhòng
zhāo
mián
tóu
qīng
宿
jiǔ
xǐng
yáng
guāng
mǎn
qián
xuě
shuǐ
bàn
zhōng
tíng
biàn
suí
tiān
chūn
shēng
zhú
xíng
běi
yán
méi
wǎn
bái
dōng
àn
liǔ
xiān
qīng
cōng
lǒng
chōu
yáng
jiǎo
sōng
cháo
duò
líng
lǎo
lái
shī
gèng
zhuō
yín
shǎo
rén
tīng

译文

清晨醒来,睡得正香,眼睛还有些沉重,宿醉已消,头脑也变得轻松。阳光洒满了门前的窗户,雪水融化后积在庭院中。万物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春天的气息随着地形的高低而不同。北边屋檐下的梅花虽开得晚,但依然洁白如雪,东岸的柳树却早早地吐出了嫩绿的新芽。葱垄中抽出嫩芽,像羊角一样纤细,松树的巢穴里,鹤的羽毛飘落下来。年老了,写诗越发觉得笨拙,吟诵完毕,却少有人来倾听。

逐句剖析

"眼重朝眠足":清晨醒来,睡得正香,眼睛还有些沉重,

"头轻宿酒醒":宿醉已消,头脑也变得轻松。

"阳光满前户":阳光洒满了门前的窗户,

"雪水半中庭":雪水融化后积在庭院中。

"物变随天气":万物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

"春生逐地形":春天的气息随着地形的高低而不同。

"北檐梅晚白":北边屋檐下的梅花虽开得晚,但依然洁白如雪,

"东岸柳先青":东岸的柳树却早早地吐出了嫩绿的新芽。

"葱垄抽羊角":葱垄中抽出嫩芽,像羊角一样纤细,

"松巢堕鹤翎":松树的巢穴里,鹤的羽毛飘落下来。

"老来诗更拙":年老了,写诗越发觉得笨拙,

"吟罢少人听":吟诵完毕,却少有人来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早春即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既有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描写,也有对自身年老和孤独的反思。通过描写阳光、雪水、梅花、柳树等自然景物,营造出早春的生机与温暖。同时,诗中“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等细节描写,展现了春天的层次感和多样性。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展现了白居易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与诗人内心的伤感和无奈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借景抒情:诗人借助春天的景色(如阳光、雪水、梅花、柳树等)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描绘出春日的温暖与生机,但诗人却在其中感受到“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的无奈与伤感。以景结情:诗的结尾“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通过对自身境遇的描写,表达出一种无奈与伤感,同时也以“少人听”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

2. 分段赏析

首联:“眼重朝眠足,头轻宿酒醒。”描绘了诗人清晨醒来时的状态,慵懒而清醒,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颔联:“阳光满前户,雪水半中庭。”通过描写阳光洒满前门、雪水融化在庭院中,展现出早春的生机与温暖,给人以希望和活力。颈联:“物变随天气,春生逐地形。”描绘了自然万物随天气变化而变化,春天的气息随着地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尾联:“北檐梅晚白,东岸柳先青。”对比北方屋檐下尚未完全融化的雪和东岸已经抽出新绿的柳树,表现了春天的层次感和多样性。“葱垄抽羊角,松巢堕鹤翎。”描绘了葱垄中抽出的嫩芽和松巢中落下的鹤羽,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细腻。老来诗更拙,吟罢少人听。”诗人自谦诗才衰退,同时表达了孤独与无奈的情感,暗示了岁月流逝带来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题酒瓮呈梦得》

下一篇:唐·白居易《令狐尚书许过弊居先赠长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