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ēi
zhī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wēi
zhī
làng
zhōu
西
shǒu
shī
yòu
wēi
zhī
bǎi
piān
píng
shàng
jué
xiāng
bào
zhī
jūn
xiě
shī
yíng
jūn
mǎn
píng
fēng
jūn
xiāng
zhī
chù
liǎng
píng
hǎi
zhōng

译文

微之在阆州西寺的墙壁上,手写我的诗题。我又在微之的诗中提取出100首,题满在屏风上,放在家中随时欣赏,见诗如见人。您将我的诗篇写满了开元寺的东壁,我将您的佳作题满了屏风。你我能够相逢相知真是不易,所以才能身居异地,而两心如此相同,真像茫茫大海中两叶微小的浮萍。

逐句剖析

"微之于阆州西寺":微之在阆州西寺的墙壁上,

# 阆州西寺:即阆州开元寺。本句为序言,写自己在元稹的唱和作品中选取百首录于屏风以报元稹的题壁。

"手题予诗":手写我的诗题。

"予又以微之百篇":我又在微之的诗中提取出100首,

"题此屏上":题满在屏风上,

"各以绝句":放在家中随时欣赏,

"相报答之":见诗如见人。

"君写我诗盈寺壁":您将我的诗篇写满了开元寺的东壁,

# 君写我诗盈寺壁:元稹经常将白居易的诗题在寺庙的墙壁上。他的《阆州开元寺壁题乐天诗》云:“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白居易此诗题下自注:“微之于阆州西寺,手题予诗。”即指阆州开元寺。诗盈:诗篇。

"我题君句满屏风":我将您的佳作题满了屏风。

# 我题君句满屏风:白居易将元稹的诗题满在屏风上。作者此诗自注:“予又以微之百篇,题此屏上。”又有《题诗屏风绝句序》说:“十二年冬,微之犹滞通州,予亦未离澄上,相去万里,不见三年,郁郁相念,多以吟咏自解。……由是援律句中短小丽绝者,题录合为一屏风,举目会心,参若其人在于前矣。”屏风:屋内陈设。

"与君相遇知何处":你我能够相逢相知真是不易,所以才能身居异地,而两心如此相同,

# 相遇:遭遇,相逢。

"两叶浮萍大海中":真像茫茫大海中两叶微小的浮萍。

# 两叶浮萍大海中:比喻作者与元稹的身世,像两叶浮萍在大海中漂泊。浮萍:比喻漂泊无定的身世或变化无常的人世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答微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寄赠友人为题材,前两句“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描绘了诗人与微之相互欣赏、以对方诗作装点寺壁与屏风的场景,尽显情谊深厚。后两句“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运用比喻手法,将二人比作大海中的浮萍,生动地表达出对彼此漂泊不定、相聚难测的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简洁的场景描写与精妙的比喻,深刻传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喟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答微之》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彼时,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元稹则被贬通州司马。元稹在阆州西寺亲手题写白居易的诗,白居易又将元稹的百篇诗作题于屏风之上,二人借此表达对彼此诗作的欣赏与深厚情谊。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与元稹作为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们志同道合,常有诗歌唱和。此次相互题诗后,为回应元稹,同时感慨两人如浮萍般在世间漂泊的境遇,白居易创作了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赠友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微之相互题诗于寺壁和屏风的情景,体现了两人对彼此诗作的欣赏与珍视。后两句以“两叶浮萍大海中”作比,营造出一种漂泊不定的氛围,表达了对二人如同浮萍般在世间漂泊,相聚充满不确定性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两人之间深厚且真挚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比喻:“两叶浮萍大海中。”把自己和友人比作大海中的两叶浮萍,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两人漂泊不定的状态以及相聚的渺茫,使抽象的人生感慨变得具体可感。

3. 分段赏析

《答微之》前两句“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从内容上,描绘出诗人与微之对彼此诗作的欣赏与重视,通过“盈寺壁”和“满屏风”,展现出相互题诗数量之多,营造出一种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氛围,饱含着两人深厚的情谊。在写作手法上,此句直白陈述,以质朴的语言凸显情谊的真挚。后两句“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内容上,诗人将话题引至两人未来的相遇,借“两叶浮萍大海中”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出对彼此漂泊不定、相聚难测的喟叹。情感上,深沉地抒发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感慨。写作手法上,比喻的运用使这种感慨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4. 作品点评

《答微之》语言质朴自然,以直白之语描绘与友人相互题诗的场景,尽显真挚情谊;后以“两叶浮萍大海中”的精妙比喻,生动传达人生漂泊、相聚难测之感,使情感表达具象且深刻。在文学地位上,此诗是白、元二人深厚情谊及频繁唱和的见证,为研究中唐文人交往与唱和文化提供了生动素材。虽无传颂千古的名句,但其以质朴的风格、真挚的情感,在白居易的赠友诗中占据独特位置,充分展现其诗歌善于以平实之笔触动人心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除了语言平易朴实而外,这首小诗在用字上很有特色。古人作近体诗极忌“犯复”,即不允许一首诗中出现重复的字词。字少句促的绝句尤为如此,白居易这首诗,却一反常例,前三句中出现了三个“君”字,两个“我”字;而我们吟诵起来倒更为自然流畅,并不感到繁复。究其所以,除了服从盖拟当面日语的表达需要外,还由诗人有意把这两个字作为小诗旋律上的两个音符,轮番使用,在韵调上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从而加强了小诗的表达力量。

现代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志江《古代言情赠友诗词鉴赏大观》

# 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闽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而乐天必言微之诗得己格律更进,所谓“每被老元偷格律”是也。

宋葛立方

# 谢无逸词“我共扁舟,江上两萍叶。”出于乐天“与君相遇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宋王楙《野客丛谈》卷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岁晚》

下一篇:唐·白居易《题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诸僧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