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g
yuè
sān
xián
xíng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浏览量:1
huáng
xiàng
kǒu
yīng
què
tóu
bīng
xiāo
绿
làng
dōng
西
nán
běi
shuǐ
hóng
lán
sān
bǎi
jiǔ
shí
qiáo
yuān
yāng
dàng
yàng
shuāng
shuāng
chì
yáng
liǔ
jiāo
jiā
wàn
wàn
tiáo
jiè
wèn
chūn
fēng
lái
zǎo
wǎn
zhǐ
cóng
qián
dào
jīn
zhāo

译文

黄鹂巷口的黄莺叽叽喳喳,乌鹊河河面的冰将要融化。河里的带着春色新绿的浪花翻滚着,苏州的桥梁上都有红色的围栏,很漂亮。鸳鸯戏水,荡漾着翅膀,新绿的杨柳千万条交织。试问春风什么时候来,日子一天天走着,从过去到现在,很逍遥。

逐句剖析

"黄鹂巷口莺欲语":黄鹂巷口的黄莺叽叽喳喳,

# 黄鹂:坊名。苏州街道的巷子名称。

"乌鹊河头冰欲销":乌鹊河河面的冰将要融化。

# 销:融化。,乌鹊:河名和桥名。乌鹊桥,是苏州城中最古的石拱桥,与阖板城同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原位于“子城”正门前直街,因春秋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

"绿浪东西南北水":河里的带着春色新绿的浪花翻滚着,

"红栏三百九十桥":苏州的桥梁上都有红色的围栏,很漂亮。

# 三百九十桥:原注:“苏之官桥大数。”意谓五百九十是苏州桥梁的大致数目,并非实指。

"鸳鸯荡漾双双翅":鸳鸯戏水,荡漾着翅膀,

# 鸳鸯:一种古神话的鸟。

"杨柳交加万万条":新绿的杨柳千万条交织。

"借问春风来早晚":试问春风什么时候来,

# 来早晚:即什么时候来的。早晚:什么时候。

"只从前日到今朝":日子一天天走着,从过去到现在,很逍遥。

# 前日:原来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正月三日闲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律诗。诗中,白居易以“东西南北水”“三百九十桥”,生动勾勒出苏州城水多、桥多的独特风貌,红栏绿波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杨柳、鸳鸯等景致的描绘,更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其字词清秀,风格淡雅,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苏州城的秀丽风光。该诗与《钱塘湖春行》一样,同为诗人描写苏杭美景的经典之作,体现了白居易对自然景致细腻的观察力和出色的表现力,在唐诗中别具一格,为后世了解唐代苏州风貌提供了珍贵的文学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他自京城外任苏州,内心有些失意,且年过半百,见到春天的景象后触景生情,便作此诗来抒发自己闲适的精神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早春时节,黄鹂巷口黄莺鸣叫,乌鹊河头冰面消融,河水泛绿,苏州桥梁众多且红栏醒目,鸳鸯嬉戏、杨柳交织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在对景色的描写中,表达了对春天悄然到来的惊喜以及自身闲适的心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如“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不加雕琢地勾勒出早春的景象,使读者如临其境。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苏州早春的各种景物,将自己闲适的心情和对春天的惊喜之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开篇“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欲销”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出黄莺欲语、河冰将融,生动地展现出早春的迹象,为全诗奠定了清新的基调。“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两句描绘出苏州水多桥多的特点,“绿浪”“红栏”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尽显苏州城的独特风貌。“鸳鸯荡漾双双翅,杨柳交加万万条”以鸳鸯成双嬉戏、杨柳枝条万千,进一步突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画面富有动感。结尾“借问春风来早晚,只从前日到今朝”通过自问,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突然到来的惊喜,不经意间春天已至,将诗人的欣喜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4. 作品点评

《正月三日闲行》是白居易的诗作。整首诗语言平易自然,以白描和对仗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苏州早春的独特景致和盎然生机。诗人巧妙地将情感寄寓于景物之中,使景与情相互交融。其风格清新淡雅,体现了典型的白诗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了解当时苏州的风貌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唐人诗句,不厌雷同,绝句尤多,试举其略,如……白乐天诗:“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刘禹锡云:“春城三百九十桥,夹岸朱楼隔柳条。”

现代上海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伯海《升庵诗话》

# 此亦乐天纯熟之境,然效之易成一种浅薄敷衍之格。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

# 故都里巷闲人,言利之小者,曰“八文十二”,谓“十”为“谌”,盖语急,故以平声呼之。白傅诗曰:“绿浪东西南北路,红栏三百九十桥……”,则诗亦以“十”为“湛”矣。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

# 问:诗中用古人及数目,病其过多,若偶一用之,亦谓之“点鬼簿”、“算博士”耶?答: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何勿呆相耳。所云“点鬼簿”,亦忌堆垛。高手驱使,自不觉耳。

清刘大勤《师友诗传续录》

# 香山《初到忠州》云:“吏人生硬都如鹿,市井萧疏只抵村。”《馀杭形胜》云:“绕郭荷花三千里,拂城松树一千株。”《正月三日闲行》云:“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忠州、杭州、苏州之风景,两句包括,如在目前。

清杨际昌《石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白鹭》

下一篇:唐·白居易《别桥上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