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xíng
xiá

朝代:唐作者:王维浏览量:2
xiǎo
tóu
xiá
chūn
jīng
qíng
jiāng
huàn
zhāo
zhòng
míng
shuǐ
guó
zhōu
zhōng
shì
shān
qiáo
shù
miǎo
xíng
dēng
gāo
wàn
jǐng
chū
tiào
jiǒng
èr
liú
míng
rén
zuò
shū
fāng
yīng
wéi
guó
shēng
lài
duō
shān
shuǐ
shāo
jiě
bié
qíng

译文

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逐句剖析

"际晓投巴峡":拂晓时分直向巴峡而去,

# 巴峡:长城自巴县(重庆)至涪州(涪陵)一段有明月、黄葛、铜锣、石洞、鸡鸣、黄草等峡,这些峡皆在古巴县或巴郡境内,因统称为巴峡。,际晓:犹黎明。

"馀春忆帝京":春日将尽使我思念京城。

# 帝京:帝都,指京都长安。

"晴江一女浣":江色晴明有位女子浣洗,

# 女浣:即浣女。浣(huàn),洗。

"朝日众鸡鸣":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鸣。

# 鸡:一作“禽”。,朝日:(zhāo)早晨初升的太阳。

"水国舟中市":水边城市人在船上做生意,

# 水国:犹水乡。临水城邑。

"山桥树杪行":山间桥上人如在树梢走行。

# 树杪:树梢。杪(miǎo),一作“上”。

"登高万井出":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

# 万井:千家万户。井,即市井,村落,指山城住户。

"眺迥二流明":眺望远处阆白二流明莹。

# 二流:其一为长江,另一当指在巴峡一带入江的河流。如嘉陵江、玉麟江、龙溪河等。一说为阆水和白水。,眺迥:远望。

"人作殊方语":人们都说着异乡的方言,

# 殊方语:异乡语言。

"莺为故国声":黄莺却啼着故里的声音。

# 故:一作“旧”。

"赖多山水趣":幸赖自己深知山水情趣,

# 多:一作“谙”。,赖:多亏。

"稍解别离情":稍可排解离乡背井愁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行巴峡》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巴峡一带清晨的秀丽景色,如“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开篇点题,随后展现了江岸的村落、浣女、水国舟行等风土人情。王维通过借景抒情、视听结合等手法,将异乡之景与思乡之情巧妙融合。首联奠定思乡基调,颔联至颈联细腻写景,尾联直抒胸臆。全诗语言清丽,意境开阔,既展现了巴峡的壮美风光,又深切表达了漂泊异乡之人的思乡情怀,在王维诗作中别具一格,充分体现了其诗中有画、情景交融的创作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诗佛”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先世为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诗作上,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其以山水诗最为后世所称,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叙写隐逸情趣和佛教禅理,被后世誉为“诗佛”。诗歌的语言清新明丽,简洁洗练,精警自然。王维兼通音乐,擅长绘画,曾绘《辋川图》。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明董其昌推他为“南宗”之祖,并说“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使至塞上》《辛夷坞》等。著有《王右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晓行巴峡》由唐代王维所作。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春,王维以侍御史知南选,前往荆州襄阳,之后溯长江西上。在前往巴峡的旅途中,王维目睹巴峡的景致与风土人情,加之漂泊在外,勾起对故乡的思念,遂创作此诗,借景抒情以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描绘了巴峡清晨的壮丽景色与独特风土人情,借巴峡的山水、村落、舟行等景象,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时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写作手法

对偶:“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等联句,对仗工整,使诗句节奏明快,如“晴江”对“朝日”,“水国”对“山桥”,从不同角度描绘出巴峡的景色与风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与表现力。借景抒情:开篇“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借巴峡之景引出对帝京的回忆,奠定思乡基调;中间描绘巴峡的江畔浣女、舟船集市、山桥市井等景象,最后“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借巴峡旅途之景,暗抒离京后的愁情,将思乡之情融入对沿途景色的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晓行巴峡》为律诗,适宜单句赏析。首联“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点明时间为清晨到达巴峡,暮春时节引发对帝京的回忆,奠定思乡基调,语言平实自然,采用了起兴手法引出下文。颔联“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视觉上呈现出晴日江边女子浣衣的画面,听觉上有朝阳下众鸡啼鸣之景,视听结合,生动展现巴峡清晨的活力,语言清新简洁,通过场景描写蕴含对巴峡风光的喜爱。颈联“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运用对偶,工整描绘巴峡独特风土人情,水上舟船为集市,山间桥似在树梢穿行,画面感强烈,语言凝练且意境优美,体现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力。“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通过“登高”“眺迥”写出视角转换,展现城邑纵横与溪流明亮,“万井出”“二流明”用词精准,展现开阔视野,表达对巴峡景色的赞美。“人作殊方语,莺为旧国声”将异乡人的语言与故乡莺啼对比,借景抒情,突出漂泊异乡的孤独与思乡情,语言质朴却情感真挚。尾联“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呼应开篇,直抒胸臆,道出游历巴峡路途艰辛,暗寓离京的愁苦,尽显漂泊无奈。

4. 作品点评

王维的《晓行巴峡》在唐代诗歌中独具魅力,有着颇高的文学价值。其写作特色鲜明,诗中运用大量生动细腻的描写,将巴峡清晨的景色、风土人情鲜活呈现。语言清丽自然,对偶精妙,如“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等联句,对仗工整且画面感极强,生动勾勒出巴峡独特风貌,体现出王维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情感表达上,巧妙地将羁旅思乡之情与对异乡风光的欣赏融为一体,区别于一般羁旅诗单纯的愁苦倾诉。从文学地位看,此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佳作,典型地展现了其“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为后世描绘自然景观与抒发情感相结合的诗歌创作提供了范例,对后世诗人在营造意境、借景抒情方面影响深远,于山水羁旅诗发展历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杜牧《秋浦途中》

下一篇:唐·朱庆馀《宫中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