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春云水底天":春云缭绕高楼江水映着蓝天,
"五云章色破巴笺":尚书挥毫落笔宛若五彩云霞烂熳。
"诸生个个王恭柳":群贤闻风相聚敬你德才出众美姿如恭,
"从事人人庾杲莲":从事忠心尽职在高幕犹如出水的翠莲。
"六曲屏风江雨急":你和幕僚在陈设画屏的客厅里唱和宛若江潮四起,风紧雨急,
# 六曲屏风:即今所谓六折十二扇的屏风。
"九枝灯檠夜珠圆":数盏蜡台,光华映射警句妙语像蜡珠一样精深润圆。
# 檠:灯架。
"深惭走马金牛路":深深的愧疚不能赴会而匆匆踏上金牛道,
"骤和陈王白玉篇":草率凑和呵你那才思飞腾,词意新颖的佳篇。
# 陈王:陈思王曹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酬赠送别诗,诗人描绘了金牛驿所见楼头云天倒映、巴笺题诗的雅致景致和幕府诸生风姿俊逸、从事清廉如莲的人才盛况以及六曲屏风隔江雨、九枝灯檠映夜珠的宴饮场景,营造了既华美又略带动荡感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兴元渤海尚书的倾慕之情、对幕府贤才的赞赏之意,以及自身奔波仕途的惭愧之心与和诗酬答的谦逊之态。
2. 写作手法
虚实相生:“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二句,以虚实相济的艺术手法勾勒出驿楼春日的双重意境,上句“楼上春云水底天”实写登楼所见之景,春云低垂楼阁,倒映碧水之中,水天相融形成天地一色的空明之境;下句“五云章色破巴笺”则由实入虚,既言祥瑞云纹的华美笺纸(“五云”喻指高贵文书),又暗喻诗人挥毫时文思泉涌、墨迹淋漓的创作状态,仿佛笔力可破笺纸。两句通过“实景”与“虚境”的交织,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巧妙融入了文人雅士的诗文创作活动。用典:本诗巧用典故,据《晋书·王恭传》,王恭风姿俊逸,常披鹤氅、携竹竿(柳枝意象代指高洁仪态),后以“王恭柳”喻士人风度翩翩。“庾杲莲”典出《南齐书·庾杲之传》,庾杲之清贫廉洁,食惟笋蔗,齐武帝赞其如“莲花幕里”,以“庾杲莲”喻僚属品性高洁。诗人通过巧妙的典故运用,生动刻画了幕府中文人雅士的风采,既展现了幕府人才济济的盛况,又以植物意象暗喻其高洁品行,与上下联的楼阁云天、屏风灯影等意象共同构建出幕府文化的美好画面。渲染:“楼上春云水底天”通过描绘春云低垂楼阁、倒映碧水之中的空明景象,以宏阔的视觉画面渲染出驿楼春日静谧澄澈的氛围;下句“五云章色破巴笺”则以“祥瑞云纹的华美笺纸”和“笔力破纸”的文思泉涌,进一步渲染出文人雅士在优美环境中挥毫创作的雅致情调。两句通过叠加自然与人文的双重意象,强化了春日驿楼的清幽与文人活动的风雅,使读者沉浸于诗境的和谐美感中。对偶:“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一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室内有精美的屏风和灯檠,室外是急雨和如珠的夜景,“六曲屏风”对“九枝灯檠”,“江雨急”对“夜珠圆”。一动一静,勾勒出驿馆中的雨夜景象,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同时通过对偶的手法将室内外景象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华丽又富有诗意的氛围,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的复杂心境。
3. 分段赏析
首联:“楼上春云水底天,五云章色破巴笺”开篇构建出天光水色交融的春日画卷。“楼上春云”与“水底天”形成上下对称,云影倒映水面,虚实相生,暗含天地澄澈之境。“五云章色”借指尚书府邸华美的文书用纸(“五云”为祥瑞之云,喻指高贵文书),“破巴笺”则言诗人才思泉涌,墨迹淋漓间突破纸张界限。此联既写眼前实景,又隐喻对收信人身份地位的称颂。颔联:“诸生个个王恭柳,从事人人庾杲莲”此联以历史典故比拟幕府才俊。“王恭柳”典出《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恭风姿俊逸,常持柳枝乘车,此处喻指幕府诸生风度翩翩;“庾杲莲”取自南齐庾杲之“莲幕”雅称,形容幕僚清廉高洁如莲花。两句通过类比手法,赞颂尚书府中人才济济,既有名士风范又不失清廉品格,侧面烘托收信人的识人之明与治下之盛。颈联:“六曲屏风江雨急,九枝灯檠夜珠圆”此联转写宴饮场景中的精致器物与氛围。“六曲屏风”隔绝外界风雨,屏上所绘江雨意象与窗外实景呼应,形成虚实相映;“九枝灯檠”指多枝烛台,烛火如明珠般圆满璀璨。器物之华美与“江雨急”的动荡暗喻宴席间暂得的安宁与外界时局的纷乱,寄托诗人对当下平静的珍惜与对未来的隐忧。尾联:“深惭走马金牛路,骤和陈王白玉篇”此联直抒胸臆,表达复杂心绪。“金牛路”为入蜀要道,诗人自谦“走马”匆匆,既言赶路之急迫,亦含身份卑微不敢滞留之意;“骤和陈王”以曹植(封陈王)自比,言己仓促应和尚书大人的诗作(“白玉篇”喻指对方诗文如白玉般珍贵)。“深惭”二字贯穿全句,既谦逊回应对方的才华,又暗含怀才不遇的感慨,将个人际遇与对收信人的敬慕融为一体。
上一篇:唐·李商隐《天津西望》
下一篇:唐·李商隐《华岳下题西王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