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jīn
西
wàng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bēng
téng
kuáng
cuì
huá
dào
dōng
fāng
tiān
jīn
西
wàng
cháng
zhēn
duàn
mǎn
yǎn
qiū
chū
yuàn
qiáng

译文

胡人的战马突然如狂潮般奔腾肆虐,皇家的旌旗再难抵达东方故土。站在天津桥向西望去,肝肠寸断,满目秋波荡漾,却只见荒苑残墙。

逐句剖析

"虏马崩腾忽一狂":胡人的战马突然如狂潮般奔腾肆虐,

# 崩腾:犹奔腾。句指安史之乱。,虏马:犹胡骑。

"翠华无日到东方":皇家的旌旗再难抵达东方故土。

# 翠华:皇帝的仪仗翠华旗。此借指皇帝。

"天津西望肠真断":站在天津桥向西望去,肝肠寸断,

"满眼秋波出苑墙":满目秋波荡漾,却只见荒苑残墙。

# 秋波:指谷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天津西望》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选取洛阳天津桥的秋景作为背景,借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衰败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沉忧虑与思索。诗中“虏马崩腾”的描写,象征着战乱带来的动荡不安,而“翠华无日到东方”“秋波出苑墙”等意象,则生动勾勒出宫苑荒凉、皇权衰微的凄冷画面。其中,“天津”指的是洛阳的浮桥,而“秋波”则暗指谷水,流露出对帝王东巡盛况不再的深深感慨。李商隐在这首诗中继续保持了他一贯的含蓄与隐晦风格,通过精炼的景物描写,将时代的哀伤与个人的愁绪紧密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以洛阳天津桥的秋景为背景,借助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逐渐衰败的社会现状,深刻地抒发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与思考。

2. 分段赏析

首句“虏马崩腾忽一狂”,以动态描写开篇,“虏马”指入侵的敌军,“崩腾”形容其势如潮水般汹涌,“忽一狂”则强调突发的猛烈攻势。短短七字勾勒出战局骤变的紧张氛围,展现敌人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次句“翠华无日到东方”,“翠华”代指皇帝的车驾,“无日”暗含绝望之情。诗人借皇帝无法东归的意象,影射朝廷在战乱中失去权威、无力回天的现实。两句形成强烈对比:前写敌势猖獗,后写皇权衰微,凸显时代悲剧。第三句“天津西望肠真断”,直抒胸臆,“天津”即天津桥,此处实指代长安。“西望”二字点明诗人身处东方而遥望故都的视角,“肠真断”以夸张手法表现痛彻心扉的亡国之忧。尾句“满眼秋波出苑墙”,以景结情,“秋波”既指秋水,又暗喻百姓含泪的目光,“出苑墙”暗示百姓逃离宫苑的凄惶景象。全诗通过战乱、皇权、民生三个层面的交织,抒发了深沉的忧国伤时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旧顿(顿,宿食处也。天子行幸住宿处,亦曰顿)》

下一篇:唐·李商隐《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