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shí
èr
xiōng
wèi
zhī
yuán
wài
xiāng
fǎng
访
jiàn
zhāo
xiǎo
yǐn
shí
dào
wáng
jìn
yī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xiè
mén
tíng
jiù
xíng
jīn
zhāo
guǎn
shǔ
tán
láng
gèng
rén
chù
lián
chuí
chén
shí
diàn
jìng
chuáng
shì
yòu
nán
yóu
mǐn
zuǒ
jiā
jiāo
néng
wàng
qiū
lín
nán
qiǎn
wàn
西
fēng
zhèng
cháng

译文

我在王家门庭的诸子婿中排列最末,今天的歌舞宴饮之乐只能归韩瞻摹用。人亡室空帷帐静静地拖到地上,想要擦一下灰尘却发现床上只有长竹席。儿子尚小实在让人觉得可怜,女儿娇小更是不能忘怀。连绵不断的秋季苦雨淅淅沥沥,西风阵阵黑夜是那么久长。

逐句剖析

"谢傅门庭旧末行":我在王家门庭的诸子婿中排列最末,

# 旧末行:商隐娶的是王茂元之小女,故称“旧末行”。,谢傅:东晋大臣谢安,死后赠太傅,这里以谢傅门庭借指岳父王茂元家。

"今朝歌管属檀郎":今天的歌舞宴饮之乐只能归韩瞻摹用。

# 檀郎:晋潘岳小字檀奴,貌美,人称檀郎,唐人常以此谓为女婿。在此作者似指韩瞻。

"更无人处帘垂地":人亡室空帷帐静静地拖到地上,

"欲拂尘时簟竟床":想要擦一下灰尘却发现床上只有长竹席。

# 簟:竹席。

"嵇氏幼男犹可悯":儿子尚小实在让人觉得可怜,

# 嵇氏幼男:晋代嵇绍,为嵇康之子,十岁丧母。在此指李商隐的儿子衮师。

"左家娇女岂能忘":女儿娇小更是不能忘怀。

# 左家娇女:晋代大诗人左思有二女,作有《娇女诗》。此处借指李商隐的女儿。

"秋霖腹疾俱难遣":连绵不断的秋季苦雨淅淅沥沥,

# 秋霖腹疾:语本《左传》昭元年“雨淫腹疾”。原指淫雨引起的腹泻。秋:一作愁。

"万里西风夜正长":西风阵阵黑夜是那么久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开篇点明自身因心情低落而无意赴宴;颔联顺势描写室内清冷孤寂的氛围;颈联抒发对亡者留下稚子的深切哀怜;尾联以凄寒幽暗的环境描写,进一步烘托内心的悲苦。全诗用语平实,却饱含深沉浓烈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宣宗大中五年(851年)春夏之交,李商隐妻子王氏病故。诗人多年官场失意遭人排斥,又痛失忧患中相濡以沫的伴侣,精神受极大打击。这年秋天,商隐内兄王十二与连襟韩瞻访商隐,邀其往王家小饮。诗人因王氏亡故未久、心绪不佳未应邀,过后写诗寄王、韩二人,抒发深切悼亡之情并说明未应约缘由。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悼亡寄友诗。诗歌表达了因悼亡日近无心赴宴的低落心绪,描绘室内空寂之景,抒发对亡者遗孤的怜悯,借凄冷环境烘托内心悲苦。

2.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直接描写重帘垂地、竹席铺满空床的场景,通过“欲拂尘”的动作细节,展现诗人下意识寻找亡妻身影却只见到空床的情形,直观刻画睹物思人的悲怆,让悼亡之情真实可感。化用:“欲拂尘时簟竟床”化用潘岳《悼亡诗》“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原句写床空积尘的孤寂,此句转化为诗人见床欲拂尘却停住的细节,既沿用“簟竟床”的空寂意象,又以“欲”字突出其触景生情、不忍拂去亡妻痕迹的复杂心理,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多感官描写:“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中,“秋霖”从听觉角度写秋雨连绵的淅沥声,营造压抑氛围;“万里西风”从触觉角度写风的凛冽刺骨,传递凄冷之感。秋雨与西风交织,通过视听触多感官描写,将诗人悼亡的痛苦与孤寂具象化,使读者能深切感受其内心的悲凉。渲染:“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用“秋霖”渲染秋雨连绵的潮湿压抑,以“万里西风”渲染寒风呼啸的凄冷,通过自然景物的铺陈,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孤寂融入萧瑟秋景中,强化悲凉氛围。

3. 分段赏析

首联“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此句描绘了诗人往昔与当下截然不同的境遇。往昔,李商隐有幸成为王茂元家中诸子婿行列之末,得以参与家庭宴会,感受那份难得的温馨;而如今,宴会的歌吹之乐却已全然属于韩瞻。李商隐作为王茂元的幼女夫婿,以“末行”自称,尽显谦逊之态,实则他深受王茂元喜爱。“旧末行”这一身份,勾起的是诗人对往日翁婿和睦、夫妻恩爱的家庭温馨氛围的深切怀念,如今这份美好已然消逝,徒留怅然若失之感;而“今朝歌管”的热闹场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只给诗人带来无尽的孤独与凄凉。“歌管属檀郎”中的“属”字,饱含沧桑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诗人与家庭宴饮欢乐已然永诀的悲痛。颔联“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紧承“歌管属檀郎”,转而正面抒发悼亡之情。此对句巧妙化用潘岳《悼亡诗》“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之意境。诗人以重帘低垂至地、长席铺满空床以及清尘厚厚堆积的场景,细腻地渲染出室空人亡的悲凉,借物抒情,睹物思人之情跃然纸上。这种悼亡手法虽常见,却在此诗中别具一格,神韵十足。诗人恍惚间,仿佛觉得妻子仍在室内,不自觉地四处寻觅那熟悉的身影,然而映入眼帘的却是空无一人的房间,不禁发出“更无人处”的悲叹。此时,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悄然垂地的重帘上,心中满是失落。当看到床上积满灰尘,下意识想去拂拭,可定睛一看,眼前只是一张铺满长席的空床。这一动作,不仅生动地凸显出诗人看到空床时的震惊,更深刻地展现出他面对满是灰尘的空床,因害怕拂去对亡妻的回忆而不忍擦拭的复杂心理。句首的“欲”字,精准地传达出这种欲为却又不能为的微妙意态。颈联“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年幼子女深深的怜悯与挂念。他分别以“嵇氏幼男”、“左家娇女”指代自己的幼子衮师和女儿。失去母亲呵护的孩子,命运令人怜惜,而诗人在这孤独凄凉的生活中,能稍感安慰的也唯有这一双儿女。诗人猜想,身处幽冥的妻子,必然更加挂念留在人间的孩子,忍受着阴阳相隔、无法相见的痛苦。这两句诗,仿佛是诗人对亡妻在天之灵的郑重承诺与深情抚慰,将怜念子女、自伤孤独以及悼念亡妻等多种情感,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表达得含蓄而深沉。尾联“愁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在秋雨连绵、西风呼啸、漫漫长夜的背景之下,诗人进一步倾诉因悼念亡妻而引发的深沉且复杂的内心苦痛。李商隐一生的悲剧命运与其婚姻紧密相连。因娶了王茂元之女,他遭到朋党势力的忌恨与排挤,从此仕途坎坷,命运多舛。这种经历让他的婚姻蒙上了悲剧色彩,在他心灵深处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与无法排解的痛苦。即便如今王氏已然离世,这层悲剧阴影依旧如影随形。连绵不断的秋雨,呼啸万里的西风,漫长无尽的黑夜,将诗人包围在无边的凄冷与黑暗之中,他内心的痛苦如同这绵延的秋雨,难以排遣;恰似这无尽的长夜,没有尽头。“西风”前冠以“万里”,“夜”后加上“正长”,生动地描绘出在漆黑的夜晚,外界环境通过听觉与感觉,给诗人带来的强烈感受,深刻地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将对亡妻的悼念深情与对自身身世的感伤融为一体,尽情倾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平平写去,凄断欲绝,唐以后无此风格矣。

清钱良择《李商隐诗歌集解》

# 先生与畏之同为王茂元婿。此王十二兄,想即茂元之子,故得以闺房之至悲,尽情相告也。一二言己昔日先忝门下,今畏之新来末席,分为僚婿,歌管必同,乃身今有故,不忍便过,遂让畏之独叨此宴也。三四,承写今朝所以不忍便过之故,最是幽艳凄婉,虽在笔墨,亦有貌不瘁而神伤之叹也(首四句下)。前解写悼亡,此解悼亡中则有无数不堪之事也。言如幼男啼乳、娇女寻娘,秋霖彻宵,腹悲成疾,略举四端,俱是难遣,则有何理又来欢聚乎?“夜正长”者,自诉今夜决不得睡,犹言十二兄与畏之共听歌管之时,正我一人独听西风之时。加“万里”字,并西风怒号之声皆写出来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销魂语(“更无人处”二句下)。如此悼亡,足胜安仁三诗。

清黄周星《唐诗快》

# “更无”二句,指悼亡。“嵇氏”二句,儿女满前,身兼内外之事,欲片时宴饮亦复不可,然则此怀岂能遣也!“万里”句,“西风”加“万里”,“夜长”加“正”字,皆极写鳏鳏不寐之情。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指挥如意,用事措词不同,妙处在意在言外,所以松灵,而五六正用悼亡诗内事,尤妙。

清胡以梅《唐诗贯珠》

# 尝读元微之《遣悲怀》云:“唯将终夜长开眼,报得生平未展眉。”以为镂心刻骨之言,不啻血泪淋漓。然却不如先生此作始终相称,凄惋之中复饶幽艳也。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起二句写王兄招饮,下六句皆写悼亡日近,此做题详略之法。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

下一篇:唐·李商隐《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