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liù
wǎng
suì
qiū
chè
shī
tóng
宿
·
·
zhī
xuán
shī
sēng
chè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xiāng
féng
chù
dān
yán
宿
shí
duò
chán
fān
bài
niǎo
dìng
hán
zhī
wàn
piāo
liú
yuǎn
sān
nián
wèn
xùn
chí
yán
fāng
chū
pín
mèng
liú

译文

那年秋天,我们紫阁峰相遇,同宿在丹岩上,聆听你说道谈禅。如今亡蝉纷堕,满空落叶飘零,在那凄清的寒枝上,一只小鸟瑟缩着哀哀啼唤。我四处流离飘泊,孤身远居他乡,几年了还迟迟未向你问讯。在这炎荒的边境不禁时时回想起初次相逢之地,频频梦见那以琉璃装饰的佛像和佛寺。

逐句剖析

"紫阁相逢处":那年秋天,我们紫阁峰相遇,

# 紫阁:紫阁峰在终南山四皓祠之西,酃县东南三十里。

"丹岩议宿时":同宿在丹岩上,聆听你说道谈禅。

"堕蝉翻败叶":如今亡蝉纷堕,满空落叶飘零,

"栖鸟定寒枝":在那凄清的寒枝上,一只小鸟瑟缩着哀哀啼唤。

"万里飘流远":我四处流离飘泊,孤身远居他乡,

"三年问讯迟":几年了还迟迟未向你问讯。

# 问讯:《法华经》:“诸佛皆遣侍者问讯释迦牟尼佛。”

"炎方忆初地":在这炎荒的边境不禁时时回想起初次相逢之地,

# 初地:初次相逢之地。

"频梦碧琉璃":频频梦见那以琉璃装饰的佛像和佛寺。

# 琉璃:各种天然的有光宝石,本名璧琉璃。此处指以琉璃装饰的佛像和佛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是唐代李商隐所作的五言律诗。诗中回忆往昔与彻师在紫阁相逢、丹岩同宿的经历,借“堕蝉”“栖鸟”等意象,暗喻自身漂泊中得遇友人的情形。又感慨自己远离故地、与彻师多年未通音信,身处炎方仍常忆当初之地。写作手法上,善用意象营造氛围,情景交融。结构严谨,紧扣题目。此诗最大特点是将漂泊之愁与对往昔同宿的追忆、对清净之地的向往相融合,简洁却深沉地展现出诗人复杂的心境与情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含蓄深情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由唐代李商隐创作。大中元年(847年)五月,李商隐随郑亚抵达桂州,六天后写下此诗。当时他在桂州任职,内心烦闷抑郁,处于漂泊异乡的状态。这种境遇使他常思乡忆旧,于是回忆起往昔秋天与僧彻同宿的情景,借诗抒发自己漂泊的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忆旧怀人诗。诗中介绍了往昔与僧彻在紫阁峰相逢,于丹岩佛寺同宿的经历,描绘了“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的景象,体现出诗人在漂泊中得遇友人的感受;又叙述自己远行桂管后与彻师分别多年的情况,表达了对往日同宿之地的怀念以及身处异乡的漂泊愁绪,同时流露出对佛门清净之地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颔联“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通过描绘堕蝉、败叶、栖鸟、寒枝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借此抒发自己漂泊中的孤独与苦闷。比喻:将自己在飘零中遇见彻师,比作堕蝉得到落叶的庇护、栖鸟获得寒枝可以栖身,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友人给予自己的慰藉。

3. 分段赏析

首联:“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简洁叙述往昔与僧彻在紫阁峰相逢,于丹岩商议并同宿的经历,为后文回忆奠定基础,语言质朴自然,直接切入主题。颔联:“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运用借景抒情和比喻手法。“堕蝉”“败叶”“栖鸟”“寒枝”构成凄凉之景,既写出诗人漂泊中如堕蝉、栖鸟般的孤寂,也暗示身世无常,以景寓情,含蓄地传达出内心的苦闷。颈联:“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万里”“三年”以数字入诗,直观体现漂泊距离之远和分别时间之久,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漂泊之愁和对彻师的牵挂。结合会昌灭佛的历史背景,还反映出当时僧徒受迫害、音讯不通的现实。尾联:“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炎方”与“初地”形成鲜明对照,突出诗人对曾经同宿的清凉之地的怀念,以及身处炎热荒僻之地的不适应,思乡之情尽显。同时运用佛典与今典,寄托了诗人对修习佛经、追求功德圆满的理想,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恨见道之迟也。忆昔同宿之时,堕蝉败叶,悟身世之无常;栖鸟寒枝,幸皈依之有所。于斯时也,不能了彻大事,而万里飘流,回头初地,梦想其能已耶?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 气圆浑,如题即住,所谓恰到好处也。

清纪昀《玉谿生诗说》

# 诗在桂州作,故有“万里”、“炎方”语。

清张采田《年谱会笺》

# 大有郁塞淹留之态。盖因德裕罢斥,诸所厚者皆怀危惧,亚之遣使至江陵,同病相怜之情也。义山亦因此徘徊,可于言外领之。措词缠绵沉挚,正以消其疑耳。吟至结联,固畏人之多言矣。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

下一篇:唐·李商隐《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