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径复缘沟":牡丹生长繁茂,铺满了小径,沿着沟渠蔓延,
"当窗又映楼":既正对着窗户,又映衬着高楼。
"终销一国破":牡丹的美最终能导致一个国家的破灭,
"不啻万金求":其价值远超万金,人们不惜重金去求取。
"鸾凤戏三岛":鸾鸟和凤凰在传说中的三座仙岛上嬉戏,
"神仙居十洲":各路神仙居住在十洲仙境。
"应怜萱草淡":应该怜惜萱草花色平淡,
"却得号忘忧":可它却得到了“忘忧”的名号。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从空间角度直接描绘牡丹生长的繁茂之态,它们蔓延在小径旁、沟边,又映衬着窗户和楼宇,生动展现出牡丹无处不在的美丽身姿。侧面描写:“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用“一国破”和“万金求”侧面烘托牡丹的珍贵与迷人,强调其价值之高,能让人不惜一切去追求,从侧面展现出牡丹的魅力。用典:“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引用了神话传说中鸾凤在三岛嬉戏、神仙居住在十洲的典故,为牡丹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如仙境般美好的氛围,暗示牡丹的高雅与神秘。“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将牡丹与萱草对比,以萱草虽有“忘忧”之名但花色平淡,反衬出牡丹的艳丽夺目,同时借物抒情,蕴含着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开篇诗人从空间角度描写牡丹的生长态势,它们蔓延在小径旁,顺着沟渠生长,还映衬着窗户与楼宇。生动展现出牡丹生长繁茂、无处不在的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牡丹盛开时铺天盖地的绚丽画面,为后文对牡丹价值和特质的描写做了铺垫。“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此句用夸张的手法侧面烘托牡丹的珍贵。“终销一国破”暗用了春秋时息侯因贪恋陈国之女息妫(有“牡丹仙子”之称)的美貌,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典故,强调牡丹的魅力足以让人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不啻万金求”进一步突出其价值连城,表达出对牡丹魅力的高度赞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诗人运用神话典故,描绘出鸾凤在三岛嬉戏,神仙居住在十洲的奇幻场景,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将牡丹置于这样的仙境背景中,暗示牡丹有着如仙境般高雅、神秘且令人向往的特质,提升了牡丹的格调。“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尾联将牡丹与萱草进行对比,萱草虽有“忘忧”之名,却花色平淡。言下之意,牡丹如此艳丽夺目,更值得人们喜爱,然而它却没有像萱草那样被赋予特殊名号,流露出一丝为牡丹鸣不平的意味,同时也委婉地传达出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未得到应有重视的感慨。
上一篇:唐·李商隐《酬令狐郎中见寄》
下一篇:唐·李商隐《谑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