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qiū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shān
fēng
diàn
liú
wàn
nán
yún
zhì
suǒ
shǒu
dào
qīng
qiū
hái
dān
tái
mén
shí

译文

像扇子般的凉风吹过,像长簟般的细雨闪光,我遥望南天,见层云万里停滞不前,仿佛将我所思念的人也阻隔在远方。从春望到夏,从夏望到秋,只是一片寂寞凄凉,枫叶红时,苔藓翠绿,正是我闭门独处的时光。

逐句剖析

"扇风淅沥簟流离":像扇子般的凉风吹过,像长簟般的细雨闪光,

# 流离:竹席纹路光洁的样子。离:一作漓。,簟:竹席。,淅沥:形容风声的轻微萧索。

"万里南云滞所思":我遥望南天,见层云万里停滞不前,仿佛将我所思念的人也阻隔在远方。

# 所思:指所怀之人。,滞:停留。,南云:南方的云,指代南方。

"守到清秋还寂寞":从春望到夏,从夏望到秋,只是一片寂寞凄凉,

"叶丹苔碧闭门时":枫叶红时,苔藓翠绿,正是我闭门独处的时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到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七言绝句,主题是怀念故人。诗的前两句写刚入秋时的景象,字里行间透出对旧友的思念;后两句则从春天盼到夏天,又从夏天盼到秋天,如今依然独自闭门独坐,把时间线拉得很长很长,更添几分离别的怅惘。整首诗没有直接写一个“愁”字,但秋风秋雨里那份对故人的深切牵挂,还有孤单冷清的场景,都让人读着就能真切感受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李商隐在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滞留巴楚时,因思念故人而写下这首怀人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主题是怀人诗。通过对夏末至秋初时节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秋至仍未与友人相聚的失望与孤寂之情。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叶丹苔碧”描绘出清秋时节枫叶红、苔色碧的明丽景色,本应是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然而,诗人却因未能与故人相见,独自闭门,满心愁绪。眼前绚烂的秋景与内心的孤寂形成强烈反差,正是在这种情与景的不协调中,更加鲜明地反衬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扇风渐沥簟流离”。诗人先提到“扇子”和“竹席”这两样夏天常用的物件——扇子用来扇风,竹席(簟)摸起来光滑清凉。用这两样典型的夏令用品,直接点明了当下正是夏天。夏天来了,秋天自然就不远了。对诗人来说,秋天不只是个普通季节,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早和友人约好,秋天要相聚。到时候可以一起喝酒聊天,把积攒的离别愁绪都倒出来。所以对他而言,秋天更像是“相聚”的信号,是幸福的盼头。既然现在是夏天,秋天很快就会到,这份期待让他心里像着了火,恨不得时间过得再快些,赶紧把夏天“送走”,迎来秋天。可现实是,夏天还没过完,他只能耐着性子等。到了晚上,一个人躺在光滑的竹席上扇风,周围静悄悄的,没人说话,只有扇子“浙沥”的响声。这单调的声音反而更衬出他的孤单,也让他对远方友人的想念更强烈了。第二句“万里南云滞所思”紧跟着第一句,写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万里”不是说实际距离有那么远,而是形容两人相隔很远。但哪怕隔着这么远的距离,诗人和友人的心还是紧紧连在一起——他对友人的牵挂一点没因为距离变远而减少,反而更浓、更缠人了。这种把思念放在“万里”空间里写的办法,让人更能感觉到他们友情的深厚。最后两句“守到清秋还寂寞,叶丹苔碧闭门时”更让人感慨。诗人从夏天盼到秋天,就等着友人如约而来,可等来的还是失望。之前所有的期待都落了空,心里的失落简直没法说。“守”和“还”两个字特别有味道:“守”说明他从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一直记着和友人的约定,一天都没松懈过,可见两人感情多深;“还”则让人想到,这样的寂寞他不是第一次尝,可这次本来最有希望,结果还是落了空,那种失望比以往更强烈,简直让人受不了。再看“叶丹苔碧”,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色——树叶红了,青苔绿了,和前面的“清秋”呼应;“闭门时”的“闭”字更形象,诗人一个人关在门里,那种孤单冷清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让人读了忍不住多想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下一篇:唐·李商隐《子初郊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