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高议正纷纷":朝廷权贵对云台评功画像正议论纷纷,
# 高议:指朝廷权贵的评议。,云台:即汉代宫中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的洛阳故城遗址中。汉明帝永明三年(485),在云台画汉光武刘秀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
"谁定当时荡寇勋":却无人评定李广当年扫荡匈奴的功勋。
# 荡寇勋:扫荡匈奴的功勋。寇:敌人,侵略者。这里指西汉时侵扰边地的匈奴。
"日暮灞陵原上猎":退居蓝田南山的李广,日暮时分在灞陵原上骑马射猎,
# 灞陵原上猎:指李广屡立奇功却未封侯,退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遗。灞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
"李将军是故将军":当年的李将军却成了无人理睬的“故将军”了。
# 故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大破匈奴,功高不赏,家居数岁。他曾隐居于蓝田南山,以射猎作为消遣。有一次,他只带名随从,夜间与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经过灞陵亭,正逢亭尉酒醉,对李广大声呵斥。李广的随从说:“故(旧)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令李广宿于灞陵亭下。此处以汉代飞将军李广之无辜受斥,隐指李德裕等会昌功臣有功不得封赏、反遭贬窜的不幸遭遇。“故”一作“旧”。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怀古的七言绝句,诗中借古喻今,以西汉李广的遭遇来类比李德裕等人的境遇,为他们鸣不平,同时对朝廷赏罚不明的现象进行了隐晦的批判,体现了李商隐诗歌用典精妙、寓意深刻的特点。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诗多处用典。“云台高议正纷纷”化用东汉显宗图画功臣于云台之事,借指唐代续图功臣于凌烟阁。“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则运用了西汉名将李广的典故,李广罢官后夜过灞陵,遭霸陵尉侮辱,这里以李广自比或比附李德裕等功臣,使诗歌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对比:将朝廷对功臣的不公正对待(如凌烟阁绘像却不褒奖会昌功臣)与功臣们的赫赫战功(荡寇勋)进行对比,突出了统治阶级的赏罚失当,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借古讽今:通过讲述历史上李广的故事,影射现实中李德裕等功臣的遭遇,含蓄地表达对当时朝廷政治的不满和对功臣的同情,达到借古讽今的效果。
3. 分段赏析
《旧将军》前两句“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巧妙借用东汉明帝于云台绘制光武帝时期中兴功臣画像这一历史典故,虚拟出汉武帝时期朝堂之上评功行赏的场景。“云台”在此处形象地比喻那些评功者身居高位,看似权威,实则脱离实际。“高议”一词,并非真正的高妙之论,而是充满讽刺意味的反语,它描绘出廷议之时,诸公们夸夸其谈、高论频出的样子,然而这些言论却对国家大事毫无裨益。“正纷纷”则生动地勾勒出“高议”之下众人争功夺利的混乱情景。下一句以强烈的诘问语气,对那些在朝堂上争功的权贵发出质问。那些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却被无情地弃置一旁,不仅功劳未得到应有的奖赏,反而因一些小错被施以重罚,遭到贬黜。这也充分表明,那些所谓高高在上的评功者,徇私舞弊,借着评功的名义,将善于逢迎的庸才推举上去,而真正有才能、建立奇功的人,只因坚守正道,不愿同流合污,就难以获得应有的认可,实在是有失公允。“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这两句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有功将领的冷漠与废弃。正是因为最高统治者在论功行赏时故意排斥李广,使得李广不得不退居南山,过着被闲置的生活。诗句巧妙化用李广傍晚狩猎、夜间饮酒,醉后归来却横遭小小灞陵尉侮辱呵斥的这一小事,细腻而具体地展现出昔日威风凛凛、声名赫赫的名将,如今却陷入“虎落平阳被犬欺”的境地,那种落魄之态令人心生同情,也更加凸显了封建统治的不公与冷酷。
4. 作品点评
《旧将军》整首诗独具匠心,以精妙的笔触将往昔的历史与当下的现实不着痕迹地交织融汇。诗人凭借高超的艺术手法,如抽丝剥茧般深入剖析,把所要讽刺对象的真实本质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其内涵丰富而深刻,每一句诗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意,耐人寻味。同时,诗歌中饱含着浓烈的情感,抒情色彩极为浓厚,让读者在感受到讽刺力量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 讥当时弃功不录也,词致清婉。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引何焯
# 只一“故”字,黯然。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德裕秉政日久,位重有功,众不意遽罢,闻者莫不惊骇。此诗为此事也。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此诗为石雄而发,讥当时弃功不录也,词致清婉。
清沈厚塽《李义山诗集辑评》
上一篇:唐·李商隐《寄远》
下一篇:唐·李商隐《陈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