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ǎn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héng
é
dǎo
yào
shí
tóu
wèi
kěn
xiū
sāng
tián
biàn
liǎo​​
jiào
shuǐ
xiàng
dōng
liú

译文

嫦娥捣药从不停歇,玉女投壶的游戏也不肯罢休。何时才能等到沧海桑田的大变化,让伊水不再这样一直向东流去。

逐句剖析

"姮娥捣药无时已":嫦娥捣药从不停歇,

# 姮娥捣药无时已:古代传说,嫦娥窃得不死之药,奔向月亮,化为蟾蜍,蟾蜍即在月中任捣药之事。蟾蜍为阳,月亮为阴。蟾蜍捣药为阴阳交合之意象。姮:一作“常”,一作“嫦”。

"玉女投壶未肯休":玉女投壶的游戏也不肯罢休。

# 玉女投壶未肯休:《北堂书钞》卷一五二引《神异经》:“玉女与天帝投壶,天为之笑,令电光是也。”“投壶”也是男女交合之象征。

"何日桑田俱变了":何时才能等到沧海桑田的大变化,

# 桑田:即沧海桑田。《神仙传》卷七:汉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浅,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

"不教伊水向东流":让伊水不再这样一直向东流去。

# 伊水:河南省境内河流名。《水经》:“伊水出南阳县西蔓渠山,皆东北流,过伊胭中,至洛阳县南,北入于洛。”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远》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借助道教神话故事作为隐含的表达,来传递男女间的爱慕之情。诗的开头从远在另一方的女子写起,字里行间流露的其实是作者自己的倾慕之意;接着又写到嫦娥捣药、玉女投壶这些神话场景,甚至提到“桑田俱变,伊水东流”这样现实中不可能发生的事,这些想象的描写,实际是在表达作者与女道士之间彼此长久的深情。这首诗的写作手法与众不同,构思和想象都很有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大概是写于大和六年(832年)。诗的题目叫《寄远》,应该是寄给远方的恋人。从诗里全部用神仙典故这一点来看,可能是和玉阳山相关的恋情诗。当时女方已经离开玉阳山,李商隐因为思念她,所以写了这首《寄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爱情诗,通过仙界意象与自然的对比,抒发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深切感慨。

2. 分段赏析

前两句“姮娥捣药无时已,玉女投壶未肯休”以神话人物开篇,营造出奇幻而绵长的氛围。姮娥(即嫦娥)是传说中独居月宫的仙子,她捣药的劳作“无时已”,没有尽头;玉女投壶本是天上仙宴的游戏,此处“未肯休”写她反复投壶、乐此不疲。两位神话人物的“无休”状态,看似写天上仙境的热闹,实则以永恒的“不停歇”反衬人间的时光易逝、聚散无常,连神仙的日子都在无尽循环,而人间的相聚却如此短暂,暗含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后两句“何日桑田俱变了,不教伊水向东流”由神话转向现实,以问句直抒胸臆。“桑田”与“沧海”本是时间流逝的意象,诗人却问“何时桑田都改变”,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是希望时间能加速流转;更妙的是“不教伊水向东流”,伊水向东是自然规律,诗人却盼它停止流动。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于对“此刻”的珍视:既然时光总会流逝,不如让承载着彼此回忆的伊水不再流动,让当下的相聚永远停留。这种“逆自然”的祈愿,将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与无法相见的无奈,化作质朴的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桑田俱变,水不东流,此时尚能捣药投壶否?偷闲一语,能无情乎?

清屈复《玉溪生诗意》

# 只恐情根不断耳。

清姚培谦《分体笺注李义山诗集》

# 言安得天地消沉,使情根一净也。情思殊深,而吐属间直而乏韵。

清纪昀《抄诗或问》

# 上二句皆女仙,下二句谓何日得免别离也。浅言之则为艳情,如古体《子夜》《读曲》之类,多以隐语寄情。“伊水”借言伊人也。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语意沉痛,何至不工?

清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假日》

下一篇:唐·李商隐《旧将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