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nán
xíng
què
xiāng
sòng
zhě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bǎi
yīn
yún
xuě
xíng
rén
zhǐ
zài
xuě
yún
西
míng
zhāo
jīng
huán
xiāng
mèng
dìng
shì
chén
cāng

译文

方圆百里的阴云笼罩着积雪覆盖的泥土,我这远行的人,此刻就身在那片雪与阴云笼罩的西边地带。到了明天早上,若有人或事物惊扰打断我回到故乡的梦境,定是陈仓的碧野鸡,打破了雪夜黎明的宁静。

逐句剖析

"百里阴云覆雪泥":方圆百里的阴云笼罩着积雪覆盖的泥土,

# 雪泥:积雪融化,道路泥泞。卢纶《送朝邑张明府》:“剖辞云落纸,拥吏雪成泥。”李绅《忆夜值金銮殿承旨》:“明日独归花路远,可怜人世隔雪泥。”

"行人只在雪云西":我这远行的人,此刻就身在那片雪与阴云笼罩的西边地带。

"明朝惊破还乡梦":到了明天早上,若有人或事物惊扰打断我回到故乡的梦境,

"定是陈仓碧野鸡":定是陈仓的碧野鸡,打破了雪夜黎明的宁静。

# 碧野鸡:糅合陈仓故城宝鸡神祠及益州之碧鸡之神。,陈仓:县名,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改名宝鸡。《旧唐书·地理志一》:“宝鸡,隋陈仓县。至德二年二月十五日,改为凤翔县,其月十八日,改为宝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南行却寄相送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行程、旅途风物与感受,记录了途中的风光和内心感受。前两句写诗人走过的路:方圆百里都是阴云笼罩,地上满是积雪混杂的泥泞,行人的身影渐渐移向雪云西边,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能感受到旅途的艰难不易。后两句是对未来情景的想象:明天醒来,打破还乡美梦的,想必会是陈仓那碧野鸡的啼叫。这里把当地传说和现实结合起来,既点明了全诗的主题,又通过这种独特的想象带来新鲜的感觉。整首诗风格既有秾丽的色彩,又有挺拔的笔调,读起来韵味悠长,让人回味不尽。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文宗开成二年冬初,李商隐要去兴元加入令狐楚的幕府。离别路上,他写了这首诗寄给送别的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送别兼行旅诗。通过描写冬日百里阴云覆雪泥的旅途景象,结合陈仓碧野鸡惊破还乡梦的想象,描绘了离别友人时的压抑与对前路的复杂思绪,体现了旅途的艰辛及对亲情友情的眷恋,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与仕途前景的矛盾心理。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百里阴云覆雪泥”,借百里阴云笼罩、雪泥交加的冬日景象,抒发离别友人时依恋不舍的压抑心情,通过对灰暗冬景的描摹,将内心的压抑情绪寄托在具体景物中,让情感借助景象自然流露,实现了情景交融。想象:“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诗人未到陈仓,却想象明日在陈仓时,碧野鸡的啼叫会惊破自己的还乡梦。以虚拟的“惊破还乡梦”场景,将未历之境提前呈现,用具体的“碧野鸡”意象,生动展现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诗人对离乡的无奈、对还乡的渴望及旅途的愁绪。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百里阴云覆雪泥,行人只在雪云西”,描绘了冬日寒冷阴郁的景象并交代诗人行进的方向。“阴云”可蔓延“百里”,足见冬日昏暗到了极点。“覆”字又勾勒出阴云低垂的压抑感。“雪泥”写初冬的雪容易融化,落地后和泥土混成“雪泥”,让行路更加艰难。诗句看似描写路途雪泥混杂的冬景,实则以这黯淡的色调传达自己离别友人时难舍难分的压抑心情。虽然诗人此次前往兴元加入令狐楚幕府,本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因为令狐楚是文宗时期的朝廷重臣,也是一位著名的骈文大家。李商隐第一次谒见令狐楚时年仅十六岁,十年来持续得到其奖掖和资助,才使得李商隐得以迅速成长并考上进士。因此诗中不宜过多渲染消极气氛,故而次句“行人只在雪云西”便显得较为飘逸轻快。上句既言“阴云”有百里之广,此句又说诗人行至“雪云西”,可见今日虽一时分别,却不需太久便能重新相见。因兴元就在长安附近,往返十分便捷。这句诗一改前句沉滞的氛围,让诗作情感顿时转为温馨,宛如诗人在劝慰友人:你我之间仅隔一层云霭,不必过度悲伤,他日自会有重聚之时。后两句“明朝惊破还乡梦,定是陈仓碧野鸡”,诗人又抒发了自己对亲朋友人的殷殷深情。一方面李商隐对于令狐楚邀其入幕,并且可能导致从此仕途通达,是极感兴趣的;但另一方面,他对亲人特别是母亲,还有弟妹及其他亲朋也是十分眷恋的,因此才拖延了入幕的时间。以上李商隐在对待亲情和仕宦问题上的矛盾心理,便是这首诗后两句的创作思想基础。他既为自己能大展宏图而兴奋不已,同时亦情不自禁地沉湎于天伦之乐和友情相聚之中,故人还未到兴元,就在诗中流露出浓厚的乡情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在艺术风格上,鲜明体现出李商隐早期诗作秾丽而挺拔的特点。在抒发离情别绪的过程中,它与众多同类离别诗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最突出的是,诗人表达离别之情时,能保持豁达的基调,没有陷入过度伤感缠绵的氛围;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元素,让整首诗在离别题材的厚重感之外,更添一份飘逸别致的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以风调胜,诗固有无所取义而自佳者。

清纪昀《玉溪生诗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灯》

下一篇:唐·李商隐《钧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