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紫姑神去也":昨日你匆匆而去,
# 紫姑:相传为厕神,亦称子姑、坑三姑。此处当是由“紫府仙人”变化而来,借指所爱的女子。
"今朝青鸟使来赊":今天又派人来传信。
# 来赊:犹云‘来思’或‘来兮’。”一说指迟缓,缓慢。赊:用法同“唦”,语气助词,无意义。,青鸟:亦称青雀,道教传说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此言青鸟为西王母传信,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未容言语还分散":当时我们来不及交谈就分开了,
# 分散:离散,别离。,言语:言谈,相互倾诉。
"少得团圆足怨嗟":哪怕稍能聚首,也足以安慰我的怅叹。
# 怨嗟:怨恨叹息。,足:堪。,团圆:此处指与所恋之人稍得团聚。,少:稍。
"二八月轮蟾影破":十六日的月亮,已经不那么圆了,
# 蟾影破:月亮开始由圆到缺。蟾影,即“月轮”,传说月中有蟾蜍。破,残破。喻两人不得团聚。,二八月轮:言阴历十六,月已不圆。二八:指阴历十六日。月轮:一轮圆月。
"十三弦柱雁行斜":筝上十三根弦,就像排成列斜斜飞去的大雁。
# 雁行斜:形容筝柱斜列像雁飞时排成的斜行。,十三弦柱:唐时教坊用筝都为十三弦,在此作不成双之意。
"平明钟后更何事":早上报时的钟声响后,你在干什么呢?
# 平明钟后:谓早晨敲过晨钟之后。
"笑倚墙边梅树花":莫非正倚靠着墙边的梅花微笑。
# 边:一作匡。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爱情相思题材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所恋女子的短暂相聚和无奈别离,从女子离去、传信,到相聚又分散,再以月缺弦斜暗示重逢难期,最后遥想女子倚梅之态。通过这些内容,表达了诗人对女子深切的相思之情以及因聚散无常而生的惆怅之感。
2. 写作手法
象征:颈联“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以“月轮蟾影破”象征两人相聚不易、分离的现状,“弦柱雁行斜”暗示两人如雁行离散,难以团圆,含蓄地表达出重聚难期的愁绪。想象:尾联“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运用想象的手法,诗人遥想女子在平明钟后笑倚梅花的模样,从侧面烘托出自己对女子的深切思念,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情感表达更丰富。
3. 分段赏析
首联诗人借助神话意象“紫姑神”与“青鸟使”,巧妙地将爱人与传信者的形象融入诗句,既增添了浪漫神秘色彩,又委婉传达出两人之间的微妙联系。在对仗上极为工整,从时间“昨日”“今朝”,到人物代称“紫姑神”“青鸟使”,再到动作“去”“来”,以及语气词“也”“赊”,都两两相对。而其独特的二、三、二节奏,打破常规的二、二、三节奏,看似拗口,实则让诗歌节奏更为灵活多变,凸显出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匠心独运,避免了诗歌形式的呆板。颔联以直白语言回忆昨夜与爱人的相聚和离散,将那种相聚时间短暂、匆匆分离的遗憾刻画得入木三分。“未”“还”“少”“足”四个字的运用堪称精妙,层层递进地展现出行动的迅速变化以及内心复杂的情感波动,把相聚的不易与离散的哀怨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使情感真挚自然,虽有惆怅却无沉重压抑之感,还与宋词中“几回得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有着相似的情韵,引发读者对美好却短暂相遇的共鸣。颈联顺着颔联的情感脉络,触景生情,将比兴与铺陈相结合。诗人巧妙地运用数字“二八”与“十三”进行对偶,既点明时间,又以月亏弦单的意象象征着分离,自然地引发了内心的别离之怨。以“雁行”比喻杂乱哀怨的筝声,衬托出自己孤独烦乱的心境,将渴望团圆的急切心情与不得相聚的幽恨含蓄地表达出来,如同晏几道词中“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一样,含而不露,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悠长的回味。尾联笔锋突然转换,从自身的相思愁绪中跳脱出来,通过想象爱人的情景来进一步深化情感。诗人猜测爱人在黎明晨钟后,或许正微笑着倚在墙边的梅花树旁,这幅画面充满了美好与温情。仅用寥寥数语,便将女子的娇美姿态以及对爱人的期待刻画得栩栩如生,不仅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更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深,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饱满,余韵悠长。
4. 作品点评
李商隐的《昨日》是一首独具特色的爱情诗。在创作上,前六句一气呵成,流畅地叙述相聚离散与相思,尾联笔锋一转,宕开思绪想象对方情景,构思巧妙,使相思之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殷切。语言风格上,纯用白描,清淡自然,不事雕琢却生动传情,如颔联直白写聚散,真挚动人。从文学价值看,诗中虽未出现广为传颂的名句,但通过细腻的情感抒发和精巧的结构安排,于平淡中见真意,展现了李商隐爱情诗含蓄委婉又深情绵邈的特质。
# 程梦星曰:此亦惜别之词,别无寄托。
清朱鹤龄《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
# 古诗:“刻成筝柱雁相参。”言筝柱斜列如雁飞也。二八十六,夜月缺时也;十三弦,不成双也。笑倚梅花,望其来也,与“去”字相映。
清屈复《玉谿生诗意》
# 此感人心之判合不可必也。昨日轻离,今朝无信,去不知其何以去,来不知其何时来。大抵蟾影一破,必无重圆之理;雁柱本单,那有复双之时?平明钟后,惟有梅树无心,笑倚墙边而已。浪蕊浮花,其足恋耶?此即卫诗《终风》之意。
清姚培谦《李义山诗集笺注》
# 篇中无限颠倒思量,结处一齐扫却,有如天空云灭,此最得立言之体者。上半言“紫姑神去”,问卜无从;青鸟不来,音书断绝,何分散易而团圆之难得乎?下半曰“蟾影破”,忧容辉之渐减也;曰“雁行斜”,悲踪迹之不齐也。一夜之间,百感交集,及至平明,自觉无谓。“笑倚墙边梅树花”,淡语意味却自深长,与老杜“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同一杼轴。
清陆昆曾《李义山诗解》
# “更”字惨极,味乃不穷,诗为元夕次日作。三句忆匆匆往还,四句叹欢聚甚少、五取破镜之义,六指哀筝之调,皆互见为令狐绹所赋诸诗中。结则极状无聊也。
清冯浩《玉谿生诗集笺注》
# 徐德泓曰:此去职之诗,亦比体也。首联,喻己失面不得也。三、四句,言其不久。第五句,即从上“团圆”字内钩出,月至十六则缺矣。第六句,乃离弦别意。结谓景阑人散而无聊也。陆鸣皋曰:人知暌隔之足怨嗟,而不知少得团圆之怨嗟更深也。结有哭不得而笑意。
清徐德泓、陆鸣皋《李义山诗疏》
# 亦“无题”之类。起二句拙,三、四句鄙,结亦鄙。
清纪昀《抄诗或问》
# 此冶游惜别之词。
清曾国藩《十八家诗钞》
# 此篇寄意令狐屡启陈情不省,故托艳体以寓慨。宛转情深,字字血泪,真玉谿生平极用意之作。措辞凄痛入神,绝无一点尘俗气。纪氏必目以语多近鄙,甚非通人论议也。当与《谒山》一篇同参,真一字一泪矣。
近代张采田《李义山诗辨正》
# “昨日”者,由明日而追溯昨日也。首句形神虽接,次句好音不来。“未容”句,“水去云回”之恨。“少得”句,言能见一面,足慰相思,然已不可多得矣。后半极状痴情怅望景况。“二八月轮”,团圆时少;“十三弦柱”,分散时多。与上二篇(按:指《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明日》)同参,真字字血泪矣。
近代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
# 李义山《昨日》首句:“昨日紫姑神去也”,摇曳之笔,尤为绝唱。
现代现代学者、文学研究家钱锺书《谈艺录》
上一篇:唐·李商隐《日日》
下一篇:唐·李商隐《赋得月照冰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