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商隐浏览量:1
chūn
guāng
dòu
guāng
shān
chéng
xié
xìng
huā
xiāng
shí
xīn
hún
shì
yóu
bǎi
chǐ
cháng

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山城的斜路上弥漫着杏花的芬芳。什么时候我的心境才能像现在这样毫无烦恼,能够像百尺长的游丝一样悠闲自在呢。

逐句剖析

"日日春光斗日光":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

# 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日日:意为一天天。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山城斜路杏花香":山城的斜路上弥漫着杏花的芬芳。

#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回楼。”

"几时心绪浑无事":什么时候我的心境才能像现在这样毫无烦恼,

# 浑无事:即全无事。浑:犹全。,心绪:心思,心情。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

"得及游丝百尺长":能够像百尺长的游丝一样悠闲自在呢。

#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光烂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春光引发的复杂情绪。诗中通过对春光的描写,展现了美好春光的美艳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欣赏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诗人描绘了春光与日光相互辉映的景象,以及山城斜路上杏花的芬芳,展现了春光的美艳和生机。“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诗人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的心绪能像百尺长的游丝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诗人

李商隐(811?~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遭排挤而潦倒终身。李商隐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因用典太多,或致诗旨隐晦。其与杜牧并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李商隐亦工四六文,所作以书启奏札为多,与温庭筠、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代表作品有《贾生》《隋宫》《无题》《锦瑟》等。有《李义山诗集》,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日日》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李商隐擅长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这首诗即写于某年春天,作者因春光引发一种微妙感受而作此诗。诗中通过对春光的描写,展现了美好春光的美艳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具体创作年份不详,但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处于一种对美好春光的欣赏和对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之中。诗中既有对春光的赞美,也有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光烂漫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春光引发的复杂情绪。诗中通过对春光的描写,展现了美好春光的美艳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微妙情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写作手法

拟人:“日日春光斗日光”中,“斗”字将春光与日光人格化,赋予它们争辉竞艳的生命力,生动地描绘出春光的明媚与生机。借景抒情:“山城斜路杏花香”通过描写杏花的芬芳,营造出春日的生机与美好,同时“杏花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微妙情绪,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的陶醉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对比:“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诗中通过春光的明媚与诗人内心的纷乱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也使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细腻。双关:末两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李商隐这两句诗中则是以双关的“绪”将无形无影的心理情绪(“心绪”)同空中的“游丝”联系起来。

3. 分段赏析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山城图景。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连用三个“日”字,却丝毫不显重复。原因在于“斗”字的巧妙运用,“斗”有“争强竞胜”之意,是此句的“诗眼”。它赋予了“春光”与“日光”以动态的生命力,仿佛二者在相互竞争,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与活力,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开朗、畅快、愉悦的氛围。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进一步具体化了春色。诗人将视角聚焦于“山城斜路”,这是他所处的具体位置。而“杏花”作为“山城斜路”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诗人单独拈出,并以“香”字来渲染,使春色从抽象的视觉感受变得具体化、立体化,从视觉延伸到嗅觉,丰富了春日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条花香弥漫的山城小路之上。后两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这两句应一气读来。诗人缓步走在山城斜路上,看到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的游丝,引发了内心的感慨。诗人整日被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游丝”。这种对比,将有感情的人与无情的物联系起来,巧妙地以“绪”字双关,将无形的心理情绪(“心绪”)与空中的“游丝”相联系,体现了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这种情感的深化,通过对比和双关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在春日美景中所隐藏的无奈与惆怅。

4. 作品点评

《日日》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与微妙体验的小诗。整首诗虽未涉及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未展现出宏大的胸襟或深邃的思想,但却在平凡的春日景色中,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幽微而复杂的感受,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正是此诗感人至深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执着绪字,双关出百尺长丝也。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

# 这首小诗,写的就是春光烂漫所引起的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现代刘学锴《唐诗鉴赏辞典》

# 客子倦游,情味渺然。

清冯浩《玉谿生诗笺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商隐《喜闻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下一篇:唐·李商隐《昨日》

猜你喜欢